傅燮仍然擔任他的安定都尉,並且要即刻上任了,臧霸、馬寧決定跟著傅燮前往安定,離開中央禁軍,麴義、李光自然是跟著馬寧一起走。
張機則離開軍營,繼續回荊州雲遊行醫,他說自己要提升醫術,更要深入的研究傷寒疫病,解除百姓的困苦。
鍾繇則被皇甫嵩盛情挽留在自己的軍中,繼續委以重任,隻能暫時與眾人分手,大家在分別之前,通宵暢飲,互述離別之情。
傅燮本來是極力勸阻臧霸、馬寧等人留在中央禁軍的,畢竟自己隻是安定都尉,臧霸和馬寧如果跟著他去了安定,恐怕都會官降一級的,他不想耽誤兄弟們的前程。
可是馬寧早已厭倦鎮壓黃巾起義這種漢人之間的內戰,他寧願去遙遠的邊塞,去實現自己的兒時夢想,臧霸雖然渴望建立更大的功名,可是他更舍不得傅燮和馬寧這兩個好兄弟,所以願意陪著馬寧,跟著傅燮一起去安定。
麴義和李光則更無所謂了,他們早已認準了馬寧是他們的大哥,雖然年齡上來說他們都比馬寧更大,馬寧到哪裏,他們就到哪裏,什麼軍職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
皇甫嵩自覺自己愧對傅燮,傅燮為他出謀劃策,為打敗黃巾叛軍可是出了大力的,結果自己沒能幫助傅燮獲得更大的收益,所以在臧霸、馬寧他們跟隨傅燮的這件事上,全力支持。
不但允許臧霸、馬寧他們帶著他們長水校尉營前部的一千人轉屬為安定郡的邊軍,甚至連他們的裝備都允許他們帶走,畢竟邊軍的裝備可比禁軍差的遠。
傅燮、臧霸、馬寧等人帶著一千漢軍,踏上了漫漫征程,從雒陽出發,他們一路向西前進,先要前往長安城,然後再轉向西北。
一路上,馬寧注意到,關中地區的百姓生活明顯要強於關東地區,畢竟這幾年關中地區的災情較少,地多人少,糧食相對富裕。
沿途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出城迎接這支剿逆有功的漢軍,尤其是大多數地方官都很敬重傅燮,甚至很多人都和傅燮熟悉,稱兄道弟。
長安城距離馬寧的家鄉扶風很近,傅燮詢問馬寧是否想要回家看看?馬寧想了想,搖頭拒絕了傅燮的好意,自己還遠沒有達到祖輩的成就,自覺沒有臉麵回家。
出了長安城,順著涇水,逆流而上,一路向西北方向前進,就是安定郡了,從此也算是進入了涼州地界。
安定郡的郡治在臨涇,此時的安定郡因為常年戰亂,遊牧民族騷擾邊境,人口下降明顯,很多無人居住的地區沙漠化日益嚴重,所以原先的十多個縣,互相合並,現在隻剩下了六個縣。
原先的郡治在高平,後來被羌人打破城池,付之一炬,郡治遷到了現在的臨涇,人口依然少的可憐,且以羌人居多。
最近百年,羌人一直不斷起義,反抗漢人統治,幾乎涼州各郡的所有羌人部落都最少起義過一次,隻是近些年,羌人的戰力逐年下降,涼州又出了涼州三明這樣優秀的邊軍統帥,這才換來了短暫的和平時光。
傅燮的老家雖然是北地郡人,可是離安定郡也很近,所以傅燮少年之時,遊俠涼州,很是交友廣闊,安定各縣的官員聽說傅燮回來了,都出城迎接,拜以參見上官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