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煮酒論英雄(1 / 2)

“一位是劉備,涿縣的縣令,盧植的學生,剿滅冀州黃巾的時候,你應該見過,此人也是漢室宗親,為人謙厚,重情重義,他那兩個結拜兄弟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早晚會有一番大成就。”

“哦,你說的是劉備,我也曾注意過此人,做人低調,勇於擔當,雖然位卑職低,卻不卑不亢,確實是能成大事之人。”孫堅對於傅燮提出的這個人選深表認同。

“另一位,就是我的好兄弟馬寧,別看他年輕,他可是扶風茂陵馬家的嫡係後人,家學淵源,文武雙全,我觀察他好久了,他還有著與他的年紀不相符的冷靜,待人赤誠。”

“哦,你說文悅啊,沒錯,這個小兄弟確實潛力無限,秉承家風,頗有伏波將軍風采,終究不是池中之物。”孫堅對馬寧可是更加關注,並且引為同道中人。

“不過,南容兄,你點評了這些人,你自己怎麼辦?你在朝堂上頂撞了崔烈等人,又和十常侍不對付,恐怕將來是舉步維艱啊。”

“嗬嗬,這個朝堂我早已看得透徹,就連大將軍何進都是無法扶持之人,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又怎麼會有好的結局?我將來隻求能夠外放州郡,為地方百姓出一點心力就好了。”傅燮看得很透徹,他也知道自己在這雒陽待不長久了。

事情的進程果然按照傅燮預想的發展,一八六年一月,漢靈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想要查缺補漏,好好封賞平定黃巾之亂的每一個人,務必讓所有人繼續為自己效命,早日滌清海內。

他將此事委托給中常侍趙忠去辦,趙忠第一個就想到了傅燮,傅燮是朝堂之上公認的黃巾之亂功勞大於現狀的第一人,他派弟弟城門校尉趙延去向傅燮示好。

趙延對傅燮表示,趙忠知道他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的功勞最大,甚至應該封侯,隻要以後傅燮不再與十常侍,尤其是趙忠對著幹,趙忠願意上奏漢靈帝為其請功封侯。

傅燮卻是淡淡一笑,“我不能封侯是我自己時運不濟,我不會因此而私下求官,這不是我傅燮為人處世之道。”趙延隻能悻悻離去,如實向趙忠說明一切。

趙忠雖然生氣傅燮不通人情世故,可是又不能把傅燮怎樣,畢竟傅燮的人品和能力都是有口皆碑的,漢靈帝也很欣賞他,又愛又恨。

他聽說了傅燮想要外放做一個地方官,便樂得做一個順水人情,任命傅燮為涼州漢陽郡太守,讓他回涼州去了,以傅燮的能力也許還能給涼州叛軍一個驚喜。

聽說傅燮被任命為漢陽郡太守,臧霸和馬寧分別從北地郡和安定郡跑到漢陽郡的郡治所在冀縣來拜訪大哥傅燮。

結果傅燮還不在,聽太守府的吏員說,新太守剛剛上任,就去涼州的州治姑臧拜謁也是剛剛上任的涼州刺史耿鄙去了。

朝廷認為原先的涼州刺史剿滅叛軍十分的不利,便將其撤職拿辦,任命耿鄙為新任刺史,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朝廷的平叛大軍,力求早日消滅邊章、韓遂一夥的叛軍。

韓遂等人從關中三輔退回涼州之後,果然如韓遂設想的那樣聲勢日趨浩大,加入他們隊伍的羌胡各族是絡繹不絕,人馬早已超過十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