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便率領西涼軍從關東殺回長安,此時,董卓的女婿牛輔已經死在了與朱儁作戰的前線,西涼軍中以李傕、郭汜二人的地位最高。
西涼軍上路以後,沿途的董卓舊部果然如李儒所說,皆願聽從李傕、李儒、郭汜的指揮,路經澠池、華陰等地,段煨,董越,樊稠等人紛紛率部加入,等到了長安城下,李傕、郭汜麾下的西涼軍人數已經多達十餘萬人。
因為二人之間的矛盾,張濟不肯出戰,王允隻能派呂布帶領胡軫,王方出戰,結果一番混戰之下,呂布雙拳難敵四手,憑借赤兔馬,才負傷逃回長安,王方戰死,胡軫直接投降。
十二月二十日,西涼軍圍攻十日之久,終於攻陷長安,呂布、張濟,張繡叔侄等人紛紛逃走,而王允卻拒絕和張濟一起逃走。
王允也拒絕了李肅和鍾繇代表馬寧提出的幫助,他說自己身為宰相,不能保證國家平安無事,反而導致叛亂的頻發,是他的失職,而且他也不忍心拋棄皇帝,獨自逃命。
最後時刻,王允帶著皇帝爬上城樓,獻帝責問城下的李傕,郭汜,為何作亂?
李傕回答:“董太師對陛下忠心耿耿,卻被奸人所害,我們隻是想替太師討回公道,不敢造反,隻要捉拿到凶手,我們就歸降!”
最後還是王允自己主動出城,被李傕他們生擒活捉,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在李儒的建議之下,斬殺當場。
不過王允在死之前,還是幹了一點好事,他告訴了李肅一個秘密,也是王允生前做的一件大好事!
在董卓遷都長安之時,他就把洛陽的蘭生,石室兩個藏書館的所藏圖書和竹簡全部收集整理,裝箱運到長安,然後藏了起來。
所有典籍文章,還有他後來陸續搜集到的所有書籍,他都給偷偷的收藏了起來,就是想保留一點火種。
他將藏書的所在,以及書庫的鑰匙都給了李肅,讓他交給馬寧,裏麵甚至有皇室典籍、秘冊、和全國人口土地的清算原稿,珍貴無比,這恐怕才是王允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做出的最大貢獻。
李傕等人挾持了漢獻帝,控製了長安朝廷,逼迫漢獻帝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為中郎將。
此時的關東各路諸侯正忙著互相攻伐,根本就沒有人關心長安朝廷和漢獻帝的死活,所以李傕、郭汜在李儒的幫助下很順利的就穩定了長安城的局勢。
隨著李傕等人平定了長安局勢,逐漸掌握大權,朝廷又封李傕為驃騎將軍,又予李傕以開府之權,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位列三公之上。
封郭汜為後將軍,關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李儒為京兆尹,逃出長安,後來又重新與李傕,郭汜聯盟的張濟被改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張繡為奮武將軍,弘農郡太守。
因為之前張濟背叛董卓一事,張濟的軍隊被排擠出了長安,隻能外屯弘農。
董卓的侄子董璜當日從長安逃出之後,一路潛藏逃回了隴西老家,重新打出了董卓的旗號,再次拉起了一支隊伍。
董璜四處劫掠,並且很快就與苟延殘喘的韓遂勾搭到了一起,在涼州又掀起了一場波瀾,留守涼州的馬騰立刻率軍征討,雙方在隴西、金城兩郡打的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