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搶灘登陸(1 / 2)

一九二年五月,準備充分的護國軍正式出兵,采取了東西對進的方式,兵分兩路,分別從涼州和弘農,同時向長安進軍。

護國軍是馬寧剛剛自定的名號,以示與各路諸侯有所區別,全稱為大漢護國軍。

涼州方麵軍由賈詡和馬騰統領,以騎兵為主,從安定出發,走陰密,出岐山,直取杜陽,騎兵走山路,大大出乎了西涼軍的意外,猝不及防之下,一戰拿下杜陽。

東路的弘農方麵軍由馬寧親自指揮,馬寧從弘農出發,首要目標就是千裏黃河之上最重要的一個渡口,風陵渡。

風陵渡地處三郡交界之處,還是三水彙聚之處,浩瀚奔湧的黃河在這裏拐了自己最後的那個彎,從此一路向東奔騰入海。

做為千百年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天的風陵渡再次硝煙彌漫,雖是深夜,卻是到處燈火通明,渡口關卡內外到處都是戰死的屍體,既有黑色軍服的,也有絳紅色軍服。

風陵渡的渡口岸邊,有著千百條大小船隻在忙碌著,許多身穿絳紅色軍服的士兵拖拽著戰馬從船上上到陸地上來。

還有更多的馬車裝載著一車車糧草和物資從船上登陸,這裏已經被馬寧的護國軍占領,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登陸。

自從接收並州之後,馬寧就在黃河上遊的汾陰悄悄組建了一支水軍,雖然不像江東、荊襄的水軍那麼強大,但是載人運貨還是富富有餘。

雖然馬寧已經收服張濟、張繡叔侄,控製了弘農郡,但是他的部下更多的是騎兵,還是用渡船運過黃河更加方便快捷。

所以他才水陸並進,並且選擇了這樣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突襲了風陵渡,其實遠在長安的李傕等人對風陵渡還是很重視的,派了西涼軍的老將段煨帶領一萬西涼軍鎮守關卡。

馬寧早已通過當地的老漁民和老水手,掌握了風陵渡周邊的潮汐情況,他選擇的是一次大潮,趁潮水上漲之時,吃水深的大船直接搶灘登陸。

高順的陷陣營擔當了搶灘登陸的重任,不過為了避免因為重量太大,陷入河灘,他們從重甲步兵改為了輕甲步兵,但是大盾和長矛這兩樣法寶還是保留了。

陷陣營已經擴充到了三千人,都是護國軍全軍選拔出來的精銳,他們喊著陷陣營的口號,從大船上跳到水中,然後高舉大盾和長矛衝上了河灘。

段煨將一萬西涼軍的重心放在了渡口的關卡之上,岸邊隻留了一千人擔任警戒之責,他做夢也想不到會有大軍從黃河過來,更想不到,會一下子有三千人搶灘登陸,從來就沒聽說過這種事情。

所以,當下麵人彙報說有數不清的戰船和士兵在風陵渡口搶灘登陸,段煨就放棄了在河灘上迎戰的想法,而是集中所有兵力,想要固守城關。

可惜事與願違,就在西涼軍收縮回城的時候,突然有大量護國軍從黑暗之中殺了出來,尾隨西涼軍衝進城中,搶奪了城門,領頭的兩員大將都是長槍白馬,無人能擋,正是從陸路殺來的張繡和馬超。

護國軍是水陸並進的,所以張繡和馬超早就帶領人馬從陸路埋伏到了風陵渡關口附近,隻等這種時機,一舉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