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救駕乃是臣子本分,今上蒙塵,天下崩亂,我們馬家世受重恩,做臣子怎能袖手旁觀。幸好黃天護佑,臣順利地打敗了那些亂臣賊子,今後臣會守護在陛下身邊,殲滅一切來犯之敵!”
馬寧連忙表著自己的忠心,至於皇帝和文武大臣們能相信多少,他就不管了,今天之後,“狹天子以令諸侯”的大計便宣告完成了。
接下來,馬寧邀請漢獻帝和文武大臣一起檢閱這支大漢護國軍,馬寧認為這是大漢朝如今最精銳的部隊,已經超過了以前的中央禁軍。
那支剿滅黃巾之亂的中央禁軍當年也是十分的精銳,可是在這幾年的動亂之中早已分崩離析,不複存在了,倒是朱儁和皇甫嵩還在,朱儁遠在冀州,皇甫嵩就在長安,馬寧已經看見混在文武大臣之中的這位老上司。
皇甫嵩見到馬寧看向自己,連忙點頭微笑示意,心中感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短短幾年的光景,昔日的馬前卒今天搖身一變,已經成為大漢最舉足輕重的人物了,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
漢獻帝劉協邀請馬寧登上自己的馬車,陪同自己一起檢閱護國軍,這份殊榮可是董卓都沒有得到過的,馬寧這一刻才真正稱得上是位極人臣。
第一個接受檢閱的方陣就是那五十輛造型奇特的戰車,那些長矛就好像刺蝟身上的硬刺,看著就讓人難以應付。
馬寧為劉協做著講解,這些戰車都是賈詡和馬鈞兩個人琢磨出來的,是護國軍的秘密武器,是專門對付騎兵用的,本來是打算留著對付西涼騎兵的,沒想到,直接就勸降了,倒是喪失了一次實戰的機會。
馬鈞一共發明了兩種戰車,還有一種戰車沒有帶來,正在進行最後的完善,也是對付騎兵衝鋒的大殺器,畢竟護國軍還要與草原各族打交道,騎兵始終是自己的頭號敵手,馬寧並不著急參與關東的諸侯之爭。
他十分認同賈詡的先西後東,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自己要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和兵源地,才是征服天下的根本。
戰車方陣後麵的是重甲騎兵方陣,足足一千騎重甲騎兵,他們手中持握的不再是長矛,而是改良過的馬槊,為了打造這支重甲騎兵,馬寧可是下足了本錢,幸虧並州不乏鐵匠和礦石。
這一千重甲騎兵所需的戰馬也都是從西域弄來的高頭大馬,負重能力極強,一般的戰馬還真馱不動他們,而且重甲騎兵每人都是一騎三乘,一匹馬是馱載裝備的,一匹馬是平時行軍趕路的,最後一匹馬才是戰陣衝鋒用的。
這些重甲騎兵曾經被馬寧派到草原上,配合匈奴仆從軍參加過與鮮卑人和北匈奴人的交戰,以實戰進行檢驗,因為他們的狼首戰旗和狼首頭盔,被鮮卑人稱為破軍狼騎,傳的神乎其神。
不過在大漢的臣民麵前,這支破軍狼騎還是第一次亮相,和戰車一樣,都是馬寧刻意安排的,適當的時候秀一秀肌肉,也可以極好的震懾一下天下群雄,馬寧相信長安城有很多各路諸侯的探子,他們會把這一切傳遞回去的。
李肅在鍾繇的配合下,已經控製了長安城中的中央禁軍以及情報係統,使得他們為馬寧所用,幾百年的經營下來,朝廷的情報係統也是遍及全國的,甚至有一些隱秘的力量是隻效忠於大漢皇室和皇帝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