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的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他來勸說孫策早日收取江東,遠離袁術,他認為袁術政德不立,必不長久。
孫策原本就有這個想法,聽了朱治的話,更堅定了立場。
他怕袁術不會輕易地放自己去江東,便將孫堅在洛陽得到的,一直被他深藏不露的傳國玉璽獻給了袁術。
他吹捧袁術有九五之尊的麵相,這種寶貝自然應該獻與袁術。
然後趁機說自己願意去幫助舅父征討劉繇,而且承諾打敗劉繇之後,整頓兵馬,再回來幫助袁術攻取天下。
袁術一是認為孫策連傳國玉璽都獻給自己了,不會有什麼別的想法,
二是劉繇占據曲阿,王朗占據會稽,孫策就一千多兵馬,去了江東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他輕視孫策,便答應了孫策的請求,還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
不料孫策的名望當時已經名滿江東,一路之上,不斷有人投奔與他,等到了吳景的駐地曆陽之時,孫策的手下已經發展到了四千餘人。
一九四年二月,孫策從曆陽渡江,先後占據了石城,丹陽,秣陵,然後在丹徒打敗了張英和劉繇,劉繇遁逃。
孫策馬不停蹄,繼續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與朱治大戰了一場,最後被朱治打敗,許貢逃往烏程投奔了嚴白虎。
孫策獲得了吳郡大部分地盤,他任命朱治為吳郡太守,終於在江東取得了立足之地。
曆史發展有他的必然性,無論中間有什麼樣的變故,梟雄人物終會展露頭角。呂布如此,孫策如此,甚至就連劉表也是如此。
劉表在取得荊州的統治大權之後,便大展拳腳,又是合縱連橫,很快就穩定了荊州的局勢,獲得了荊州豪族的認同和支持。
春暖花開,就在馬寧準備動身,親自率領大軍出玉門關,進入西域之際,長安傳來一封最新的飛鴿傳書,這一次是自己的近鄰漢中有變。
漢中現任的太守是張魯,他是五鬥米道創始人張陵的孫子,而張陵就是道教正一道的創始人,第一代張天師。
所以張魯本人也是五鬥米道的教主,他在漢中實行的是****的統治方式,漢中的民眾很多人都信奉五鬥米道。
從黃巾之亂開始,就陸續有大批的周邊難民湧入漢中,而張魯掌權漢中之後,一直實行的是寬鬆的政策,又經常開倉放糧,所以投者更眾。
張魯本來和益州的劉焉關係不錯,他就是依靠劉焉的賞識才當上漢中的太守。
可是上一年的年底劉焉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劉璋繼承了益州牧的位子,他倆的關係極差,劉璋甚至殺死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
張魯一怒之下攻打了巴郡,雙方遂成了死仇。
劉璋覺得憑借自己一己之力無法徹底打敗張魯,便勾結荊州劉表,圖謀瓜分漢中,雙方在約定的時間同時發兵,造成了大兵壓境之勢。
漢中畢竟是彈丸之地,張魯雖然經營有方,也難以以一己之力對抗兩州之敵。
張魯召集了自己的部下商議,頭號謀士閻圃向他提議,不如向長安朝廷求救,向馬寧求援。
張魯的弟弟張衛是漢中軍中的頭號大將,他反對向馬寧求援,他覺得這是引狼入室。
他認為憑借漢中軍力和五鬥米道的道眾的狂熱之情,可以與劉璋和劉表的軍隊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