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無日不渴望獲得重用,好為朝廷建功。然而真到了離別那一刻,他又感覺思緒萬端,於是寫下《自宣城赴官上京》:
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
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
千裏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
塵冠掛卻知閑事,終把蹉跎訪舊遊。
以蘇小小借代宣州歌妓,詩人的風流在繼續。明明是赴京履新,偏要說掛卻塵冠尋訪舊遊。這絕非虛偽,而是他矛盾心理的真實寫照。這或許與朝局有關。就在他接到新任命的那年正月,長安城內宰相再度遇刺。當事人李石在上朝途中突遭不測,被流矢擦傷。他的馬受驚,本能地朝回跑,在坊門口又遇夾擊,利刃淩空而下,砍斷了馬尾。生死隻差毫厘,驚險可以想象。消息傳開,次日隻有九人上朝。李石和唐文宗都知道根源在於宦官仇士良,但也無可奈何,最終隻得以李石離京避禍,南下江陵府(治今湖北荊州)出鎮荊南了事。這樣連宰相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朝堂,誰敢一頭紮將進去?
杜牧有個同僚名叫裴坦。他進士及第後也應邀進入沈傳師的幕府,如今依舊留任宣州為判官[2],後與其從子裴贄都當了宰相。裴坦入朝的過程很有故事:杜牧的姻親與製舉同年裴休對他並不感冒,隻因另一宰相令狐綯竭力堅持,他方才出任職方郎中、知製誥。知製誥的官員,亦可稱為中書舍人。而按照慣例,中書舍人履新時四位宰相應一同將之送到辦公室舍人院,在堂上置一榻,他壓角而坐。裴坦初見裴休時麵帶愧色地致謝,但裴休不領情也絲毫不給對方麵子:“這是令狐宰相的薦舉,與我何幹?”隨即招呼左右抬來肩輿,登上揚長而去,不肯送裴坦就任。
此為後話。裴坦出任中書舍人在杜牧之後,當時的他們都不可能預知將來。杜牧一行即將動身時,正好裴坦也要到舒州(治今安徽安慶)公幹。杜牧因而寫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銷,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前麵四句寫景狀物,後麵四句抒發情懷。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心裏頗為不安,看來對前途不甚放心。從宣州到江州,應該先向西到江邊,然後沿江西上,但杜牧顯然沒有老老實實地行路。他的第一站又是東北方向、姐夫裴儔治下的和州。盡管這種行為嚴格說來不允許,是所謂的“枉道”,但順道探望親人,也是人之常情。
此前一年,這條路杜牧曾經走過,當時他與詩人孟遲相伴,在宣州下屬的當塗縣牛渚磯遊覽江天一色、殘陽如血的勝景。與牛渚磯隔江相對的,就是和州的橫江渡。杜牧一行在橫江渡下船時,天氣很好或者說很不好,正在下雨。江南嘛,春季嘛。裴儔帶著李趙二位秀才前來迎接,杜牧十分高興,隨即賦詩一首:
杜牧無日不渴望獲得重用,好為朝廷建功。然而真到了離別那一刻,他又感覺思緒萬端,於是寫下《自宣城赴官上京》:
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
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
千裏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
塵冠掛卻知閑事,終把蹉跎訪舊遊。
以蘇小小借代宣州歌妓,詩人的風流在繼續。明明是赴京履新,偏要說掛卻塵冠尋訪舊遊。這絕非虛偽,而是他矛盾心理的真實寫照。這或許與朝局有關。就在他接到新任命的那年正月,長安城內宰相再度遇刺。當事人李石在上朝途中突遭不測,被流矢擦傷。他的馬受驚,本能地朝回跑,在坊門口又遇夾擊,利刃淩空而下,砍斷了馬尾。生死隻差毫厘,驚險可以想象。消息傳開,次日隻有九人上朝。李石和唐文宗都知道根源在於宦官仇士良,但也無可奈何,最終隻得以李石離京避禍,南下江陵府(治今湖北荊州)出鎮荊南了事。這樣連宰相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朝堂,誰敢一頭紮將進去?
杜牧有個同僚名叫裴坦。他進士及第後也應邀進入沈傳師的幕府,如今依舊留任宣州為判官[2],後與其從子裴贄都當了宰相。裴坦入朝的過程很有故事:杜牧的姻親與製舉同年裴休對他並不感冒,隻因另一宰相令狐綯竭力堅持,他方才出任職方郎中、知製誥。知製誥的官員,亦可稱為中書舍人。而按照慣例,中書舍人履新時四位宰相應一同將之送到辦公室舍人院,在堂上置一榻,他壓角而坐。裴坦初見裴休時麵帶愧色地致謝,但裴休不領情也絲毫不給對方麵子:“這是令狐宰相的薦舉,與我何幹?”隨即招呼左右抬來肩輿,登上揚長而去,不肯送裴坦就任。
此為後話。裴坦出任中書舍人在杜牧之後,當時的他們都不可能預知將來。杜牧一行即將動身時,正好裴坦也要到舒州(治今安徽安慶)公幹。杜牧因而寫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銷,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前麵四句寫景狀物,後麵四句抒發情懷。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心裏頗為不安,看來對前途不甚放心。從宣州到江州,應該先向西到江邊,然後沿江西上,但杜牧顯然沒有老老實實地行路。他的第一站又是東北方向、姐夫裴儔治下的和州。盡管這種行為嚴格說來不允許,是所謂的“枉道”,但順道探望親人,也是人之常情。
此前一年,這條路杜牧曾經走過,當時他與詩人孟遲相伴,在宣州下屬的當塗縣牛渚磯遊覽江天一色、殘陽如血的勝景。與牛渚磯隔江相對的,就是和州的橫江渡。杜牧一行在橫江渡下船時,天氣很好或者說很不好,正在下雨。江南嘛,春季嘛。裴儔帶著李趙二位秀才前來迎接,杜牧十分高興,隨即賦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