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 時代在進步(1 / 2)

他是沒有想到,鼇拜他們這些人,竟然會如此忠於大清皇帝!

如果這個福臨真得有他爹的能耐,或者說有一半的能耐也行,哪怕現在沒有權力,可在大清年輕一代人中的擁戴之下,也會變得非常難以對付。

當然,多爾袞有這個擔心,並不是說,他就決定要篡位。

而是他把持著大清的皇帝權力,至少在他還能動的時候,他是不想交出去的。

皇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那麼誘人!

這一刻,多爾袞突然非常希望,布木布泰會堅持己見,不同意鼇拜等人的意思,甚至斥責他們!

然而,他再一次失望了。

布木布泰看著自己的兒子,忽然說道:“我兒才十歲而已,就有勇氣要禦駕親征,這份擔當,真是繼承其父,將來必定能帶領大清變得更為強大……”

聽到她這話,多爾袞就後悔了,剛才不應該這麼逼著的,如今倒好,被布木布泰利用,怕是會有更多的族人認同這個小皇帝了!

此時此刻,他突然痛恨起多鐸來了。

你說,好好的,為什麼就去搶了洪承疇的酒具,結果自己落得個半死不活的地步,這不是自作自受麼!要不然的話,自己這邊有他在,哪會有今日之事!

當年他去搶了範文程夫人的時候,就該重罰他一下,說不定就沒有搶洪承疇酒具的事情發生了!

這毛病,都是慣的!

不過到了此時,再怎麼埋怨也是沒用了。

多爾袞到底是個做大事的,很快便調整了心態,就等布木布泰康慨陳詞完畢之後,便跟著說道:“大清以後是否會更加強大,要取決於我們大清能不能打贏這一仗。孤剛才已經說過,此戰,乃大清生死存亡之戰。不管是誰,如果在這一戰中拖後腿的,孤必會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醜話已經說在前頭,讓你們支持福臨,等回頭就把你們派上前線!

不過對於他的這個話,倒是沒人敢有異議。

局勢的嚴峻,都是有目共睹的!大部分人其實也是知道,如果不是多爾袞在撐著,大清的局勢可能會更壞!

要說造成如今這種局勢的,也不是多爾袞,而是皇太極還在的時候,就開始打敗仗的,甚至連皇太極自己的死,都和局勢突然轉壞有關。

此時,在有了決議之後,海州的濟爾哈朗便被秘密召集回盛京,然後再度開會,商量這一次的大戰。

最終的決定,為了保密,至少在大軍集結到海州之前,福臨不能禦駕親征。而是找了個狩獵的借口,攝政王陪大清皇帝移駕遼陽。

遼陽到海州,隻有一百二十裏路而已,中間是鞍山驛關卡。如果有事發生,騎馬就能很快趕到海州。

濟爾哈朗則領著尼堪,趕往草原上去主持大局。

按照約定,要在遼東戰事發起之前半個月打響草原之戰。這麼一來,就能吸引明軍的注意,有利於錦州這邊的決戰。

建虜,在緊鑼密鼓地準備這場大戰!

…………………………

他們自然不知道,明軍這邊,同樣是在秘密準備一次大戰。

錦州、寧遠兩座大城的主將,領著一群騎兵,紛紛趕往山海關這邊。

如今朝廷在寧錦這邊的部署,已經調整為錦州一總兵,一副將,也就是閻應元和劉文秀。

閻應元善守,劉文秀善於機動。

平日裏的時候,是閻應元主持錦州大局,而劉文秀這邊,不時出兵,騷擾海州一線,不過規模都比較小。

寧遠這邊,則是周遇吉坐鎮,在附近的海島,也就是覺華島上,還駐紮著一支二十多艘戰船的船隊,不屬於登來海軍,算是受周遇吉節製的水上兵力。

這突然之間的,各城主將都收到軍令,趕赴山海關總督府,很明顯,肯定是有大事發生。

因此,他們都是第一時間安排好防務之後,就趕到了山海關。

但是,讓他們奇怪的是,堵大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召開軍議,反而讓他們帶著一起來的將士到校場集合,這就讓他們有點奇怪了。

閻應元比較沉默寡言,但是,劉文秀卻沒忍住,好奇地向周遇吉打聽道:“侯爺,總督大人把我們都傳來,不開軍議,來這校場是幹什麼?”

周遇吉聽了,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轉頭看看站在他們身後的那些他們帶來的將士,一共大約是五百人左右。

隨後,他才看向身邊的兩位同袍,問他們道:“你們帶來的這些人,是不是也是總督大人軍令中要求的,必須是軍中神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