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列儂一直到二十分鍾之後才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隻因為表演結束之後,所有人都紛紛在詢問葛瑞-列儂,“嘿,葛瑞,剛才那小夥子是誰?真的是太棒了。”
“葛瑞,那是什麼歌,太他媽給勁了!”
“葛瑞,我喜歡這小子,他叫什麼名字。”
“葛瑞”、“葛瑞”、“葛瑞”……一片的聲音之中,夾雜著大驚小怪的聲音,“珍妮弗,你是哭了嗎?上帝,這隻是一個秀,一個秀!”之後伴隨著一陣哄笑聲。
葛瑞-列儂第一次覺得,原來他的辦公室也有如此多八卦。歡笑,淚水,感動,憂傷,激動,僅僅在四分鍾之內,讓葛瑞-列儂看到了辦公室裏神情最多的畫麵。此時,就算坐在辦公室裏,也依舊可以看到玻璃門外議論紛紛的身影。
白領,這群人都是三十歲以上的工薪階層,他們早已經不是追星、喜歡偶像的年齡了,就算喜歡某位歌手某位演員,他們也更習慣在私底下支持。當然,茶水間裏偶爾的八卦也是常有發生的,但隻是下午茶話題罷了。
雖然平時都是交情不錯的同事,但也僅限於此,大家隻是同事而已,不會關心對方的私生活,隻有上班時候的交集。這就是紐約,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是在大街上還是在辦公場合。但是今天,像此時此刻一般,大家的內心都有感觸,並且流露出來,的確罕見。但就算主動打開電視機的葛瑞-列儂絲毫不例外,也許正是這個年紀,才更加能夠理解“隻是一個夢”歌曲裏的情感。畢竟,在他們過去三十多年中經曆的感情中肯定有一段是銘心刻骨的。有了閱曆,對這首歌的理解就越加深刻。
葛瑞-列儂一直很吃驚,埃文-貝爾這樣一位十八歲的少年,不僅能夠創作出“隻是一個夢”這樣的歌曲,更重要的是,他的演繹更讓人吃驚。那種歲月的滄桑感,那種深切的體悟,直擊人心。
今天奧普拉脫口秀的現場演出,讓聽過“隻是一個夢”無數遍的葛瑞-列儂驚豔了,埃文-貝爾的現場感染力著實驚人,無論是抒情版還是嘻哈版,都散發著讓人癡迷的魅力。
突然,葛瑞-列儂有些羨慕奧普拉脫口秀現場參加錄製的觀眾們,在現場傾聽這闕天籟,有會是一種如何的震撼呢?葛瑞-列儂的腦海裏不由自主開始描繪畫麵。而當出席埃文-貝爾演唱會的想法出現在葛瑞-列儂腦海裏之後,他就揮之不去了。葛瑞-列儂不由笑了笑,也許埃文-貝爾正式開演唱會時,他真的會像十幾歲的毛頭小子一般,去通宵排隊購票的。
不過抬頭看看外麵興奮萬分的辦公室,葛瑞-列儂就知道,他不是孤單的,至少他的同事們也一樣被“隻是一個夢”打動了。這也是葛瑞-列儂上班以來,見到同事們情感暴露在空氣之中最豐富的一天。也許,今天奧普拉脫口秀之後,這首單曲的銷量可以有不少的起色。
同樣的事,不僅僅是發生在奧普拉脫口秀的攝影棚裏,讓現場參與錄影的觀眾們都倍受感動;也不僅僅是發生在葛瑞-列儂工作的辦公室裏,讓這些白領們都暫時忘記了工作的繁忙盡情歡笑;還發生在了北美洲大陸的各個角落。
瑞莎-羅茜,去年聖誕節之前,巧遇顧洛北和安妮-海瑟薇的歌迷。她不是奧普拉脫口秀的忠實觀眾,今天也隻是吃早飯時無聊打開了電視,在轉台的過程中,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這讓她放下了手中的遙控器。
瑞莎-羅茜不由自主放下了湯匙,閉上眼睛,聽著從電視裏傳來的悠揚旋律,那就宛若是天籟一般,讓人陶醉。一曲“最後”讓她喜歡上了憂鬱心境;一曲“海闊天空”讓她認識了埃文-貝爾;一曲“隻是一個夢”讓她讀懂了埃文-貝爾。
歡快的吉他聲,在清新和歡快之間穿梭的樂符,在瑞莎-羅茜的心尖上輕盈舞動。這是一種心靈的共鳴,她不得不再次感歎,這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的確表現了超越年齡的成熟,這一曲“隻是一個夢”,旋律和歌詞之間的巨大衝突,恰恰透露出了歲月滄桑之後所帶來的淡然。
隻是一個夢,何其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無數人的無奈和傷痛。瑞莎-羅茜忽然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條新聞,說奧普拉-溫弗瑞被一首歌打動,所以直接邀請歌曲的創作者演唱者埃文-貝爾,登上了奧普拉脫口秀的舞台。這也是瑞莎-羅茜準時收看這期奧普拉脫口秀的原因。
此時,瑞莎-羅茜卻是明白了所謂“打動”的深意,這首歌的確擁有這個能力。或者說,是埃文-貝爾擁有這個能力,這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在每一首歌裏表現出來的感染力,輕而易舉就能夠觸摸到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份感動,讓瑞莎-羅茜牢牢地印在了腦海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