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埃文-貝爾進入“改編劇本”劇組的時候,電影已經在洛杉磯舉行過開機儀式了。
“改編劇本”的陣容比埃文-貝爾想象中還要強大很多,導演斯派克-瓊斯是以廣告和MV起家的,但是他在1999年拍攝的首部長篇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傀儡人生)”備受好評,這也是他和編劇查理-考夫曼的第一次和製作。
兩位主演,尼古拉斯-凱奇和梅麗爾-斯特裏普,可都是大名鼎鼎的影帝影後級別人物。
而在這部電影背後,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姓氏,科波拉。除了眾所周知的不姓科波拉的科波拉家族成員尼古拉斯-凱奇之外——他是拍攝了“教父”三部曲的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侄兒,而導演斯派克-瓊斯則是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女婿,他在1999年和索菲亞-科波拉喜結連理。
在這種影響力之下,“改編劇本”不僅得到了哥倫比亞影業的青睞,在演員陣容上也是十分豪華。
由於“改編劇本”的劇情主線分為兩條支線,以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編劇查理-考夫曼為主線,而梅麗爾-斯特裏普飾演的女作家蘇珊-奧爾琳則是另外一條敘述線索。斯派克-瓊斯決定先在紐約拍攝梅麗爾-斯特裏普的戲份,然後再去佛羅裏達州邁阿密以西的米卡蘇奇印第安保留區,拍攝在保留區裏的戲份,最後回到洛杉磯完成影片的主體部分。
埃文-貝爾在片場見到了尼古拉斯-凱奇和梅麗爾-斯特裏普,比起“白夜追凶”時遇到的羅賓-威廉姆斯,這一次,兩位大名鼎鼎的演員顯然一樣老道,而且聲名更顯,特別是梅麗爾-斯特裏普。
尼古拉斯-凱奇曾在1992年獲得了第四十三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1996年又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小金人的肯定。在尼古拉斯-凱奇的演員生涯中,他的電影褒貶不一,甚至有人戲稱他為爛片之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精湛的演技獲得了無數好評。
而對於埃文-貝爾來說,遇到梅麗爾-斯特裏普絕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沒有看過“改編劇本”,所以埃文-貝爾根本不知道心中梅麗爾-斯特裏普居然出演了該片,這是一個驚喜。
在電影的曆史長河裏,偉大的演員何其多,但每個人心中總是有自己最喜愛的排名,梅麗爾-斯特裏普在埃文-貝爾的心中絕對位居前列。這位即使套上“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也不為過的演員,迄今為止獲得十七項奧斯卡提名,為史上最多。而最後梅麗爾-斯特裏普拿下了第五十二屆最佳女配角的小金人,還有第五十五屆和2012年第八十四屆奧斯卡影後的頭銜,除此之外還有戛納影後、柏林影後,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戲骨了。
在梅麗爾-斯特裏普四十餘年的演員生涯中,她幾乎將女人一生所有錯綜複雜的情感、痛苦歡樂、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都演繹透了,這份沉澱這份功力,讓人不得不折服。
見到梅麗爾-斯特裏普時,她正在拍戲中,比大多數演員遲了三天才抵達劇組的埃文-貝爾,小心翼翼地站在片場邊上,認真觀察著。
此時梅麗爾-斯特裏普正在拍攝一場作家聚會的戲份,她和一群作家圍坐在桌子旁,談笑風生。一邊笑著,一邊用右手將垂下的碎發挽到耳朵之後,藏在金絲眼鏡後麵的眼神上下飄忽,似乎心中另有所想,和口中的言行並不一致。
說話之間,梅麗爾-斯特裏普的麵部表情很真實,雖然埃文-貝爾離得比較遠,聽不太清楚台詞,但是僅僅從那表情之上,就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情緒。微挑的眉毛,抿平的嘴角,簡單的手勢,還有從嘴角那回味中的笑容透露出了信息,都是如此豐富。
埃文-貝爾站在原地,認真地看著眼前的拍攝,在這一個瞬間,他看到的不是演員梅麗爾-斯特裏普,而是真實的小說作家蘇珊-奧爾琳。帶著一些小說家的文藝氣息,又有中年女性的成熟和風韻,還有和朋友聊天的放鬆和愜意,當然少不了眼光流轉中對采訪對象約翰-拉羅歇的回憶。但偏偏在蘇珊-奧爾琳的身上,又可以看到梅麗爾-斯特裏普特有的韻味,這種溫婉而細膩的代入感,讓人嘖嘖稱奇。
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功力,輕而易舉就將角色的形象樹立起來。天知道,事實上此時蘇珊-奧爾琳還沒有采訪過約翰-拉羅歇呢,因為飾演約翰-拉羅歇的埃文-貝爾可還未進入劇組。
這才是演技。在梅麗爾-斯特裏普身上,埃文-貝爾對於“戲骨”這個詞彙又有了新的理解,將角色和自己完全融合起來,樹立起角色的形象,同時又不失自己的特色,細雨潤無聲之間,角色的形象就躍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