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貝爾其人,今年不過十九歲而已,但偏偏,卻能給人一種老道之感。當然,這個世界上的天才有很多種,商業天才、談判天才也是其中的類型。埃文-貝爾固然聰慧,但實際上他最大的依仗是他的理智,兩世為人的經驗讓他很清楚每一次談判自己的籌碼和底線,再輔以出色的口才,這才使得他在每一次談判中至少不會節節敗退。
當初和蘋果教父史蒂夫-喬布斯談判時,其實埃文-貝爾是占據下風的,隻是他很清楚自己的籌碼,分寸把握得很好,堅守的底線十分準確,所以在和史蒂夫-喬布斯的交鋒之中並沒有吃虧,反而成功入手蘋果公司的股票,並且推動了數字音樂商業化。
之後和弗裏曼特爾媒體的談判,埃文-貝爾成長了一些,壯士斷臂將利益大頭割舍了出去,損失了選秀周邊的所有利益,換來了最重要的版權。
最直接的,“流行偶像”即將結束之際,弗裏曼特爾媒體和英國獨立電視台就在策劃十強選手巡回演唱會的事了。誰都知道,世界上歌手最掙錢的不是發行專輯,而是演唱會,一場演唱會的利潤都是以百萬、甚至千萬為單位計算的。而現在,這部分利益和埃文-貝爾沒有半毛錢關係,將由弗裏曼特爾媒體和英國獨立電視台一起瓜分。
但正是埃文-貝爾清醒的理智,在籌碼不夠的情況下,使得他握有了版權六成的分紅。當初埃文-貝爾也就隻有一個創意而已,他沒有能力製作出節目,也沒有能力推銷給電視台,更沒有能力將節目運行起來,如果弗裏曼特爾媒體豁出去,直接偷竊了這個創意,將“流行偶像”製作出來,埃文-貝爾隻能躲到角落去哭了。所以,埃文-貝爾的壯士斷腕固然慘烈,卻換來了最大的利益。
今天,當初埃文-貝爾的犧牲又迎來了第二筆收入,證明了埃文-貝爾的明智。選手優先簽約權,這當初在弗裏曼特爾媒體眼裏是沒有太多價值的,畢竟他們是站在一個娛樂節目的角度上看待“流行偶像”的,對於參賽選手所能帶來的效應還是缺乏足夠的認識。現在,埃文-貝爾卻能夠利用這個權力,為他帶來不遜於演唱會的收入。
在和弗裏曼特爾媒體關於“流行偶像”的談判之中,究竟誰占了上風,現在還不算有一個定論。
今天也是如此。
“百分之二十?”西蒙-福勒對於埃文-貝爾的要求感到吃驚,不是因為埃文-貝爾獅子大開口,而是因為這個條件實在太過怪異了,遠遠超出西蒙-福勒的設想。
埃文-貝爾點了點頭,前後幾次談判的經驗,讓埃文-貝爾越發沉穩起來,在這種時刻,他總是展現出不符合十九歲的大將之風,兩世為人終究還是有許多好處的,“每個選手的違約金十萬英鎊,然後選手今後十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就現在的情況來說,十一工作室擁有十強選手的合約,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想要將選手簽走,就必須支付十一工作室違約金。但是,埃文-貝爾提出的違約金實在太低了,西蒙-福勒的預想中,違約金應該是大頭,他最低的底線是十名選手兩百五十萬英鎊,打包價。但現在……真的是一個意外。
西蒙-福勒看得很清楚,要簽約,就要一口氣打包簽約十名選手,這才是最合算的。現在比賽已經進行到了四強賽,還有三周就要出冠軍了。到時候,冠軍肯定是炙手可熱,說不定就連亞軍都有一場哄搶。畢竟,這是選秀節目第一年的冠軍,所有唱片公司都希望能夠搶先別人一步,到時候,一個選手的違約金被炒到五十萬、甚至上百萬英鎊都是有可能的。
雖然選秀歌手的價值如今還是處於摸索階段,但選秀元年的火熱所有唱片公司都看在眼裏,沒有人會忽視。這些選手現在還是普通人,但比賽結束之後,就是擁有支持者的新人歌手了。其中的商機,任何一家唱片公司都看得出來。
簽約,也是講究時機的。
冠軍的違約金肯定最高,亞軍其次——當然,出現意外的高峰也是有可能的,隻不過幾率較小罷了。那麼,在冠亞軍結果出來之前,十強選手的價值就是待價而沽了。這也是西蒙-福勒選擇在這個時候找上門的原因。如果單獨簽一名選手,比如冠軍,那麼競爭也激烈,價錢也不菲。
可現在簽約,一切就不一樣了。沒有決出冠軍之前,十強選手的價值就是一樣的,至少是相差不大的。但要一一估價,那就是愚蠢的想法了。所以,西蒙-福勒想出了打包簽約,每位選手都均價,隻要其中有一兩位發行唱片取得了成功,那麼就可以一票全部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