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格萊美頒獎典禮的原計劃,他們對於九一一事件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舉動,這十分罕見。不久前的全美音樂獎甚至還專門劃出了一個時間段來表示哀悼。也許,格萊美是想不走尋常路;也許,格萊美是覺得不像和政治、軍事扯上邊,不管如何,原本格萊美是沒有悼念打算的。
不過在製定節目流程時,大衛-格林布拉特的人脈終於派上了用場,他提出給埃文-貝爾兩首歌的時間,表達為九一一的哀思。具體過程不知道是如何運轉的,但最後,大衛-格林布拉特說服了格萊美頒獎典禮主委會。不僅將埃文-貝爾列為了開場表演嘉賓的一員,還專門撥了十分鍾給埃文-貝爾。
作為去年最閃耀的新人,其實埃文-貝爾完全配得上這十分鍾時間的榮譽,更何況還加上了特殊的含義。所以,結果就是,第四十四屆格萊美頒獎典禮的開場,由老牌搖滾樂隊U2和搖滾新人埃文-貝爾一起組成,而埃文-貝爾還擁有了演唱多首歌的機會。這,絕對是比奧普拉脫口秀還要珍貴的機會。
將地麵上的木吉他拿起來掛到肩膀上,“事件已經過去,我想,我們應該把傷痛放在內心深處,更加堅強地邁開前進的步伐。因為那些逝去的人們,希望留下來的人能夠生活得更好。”埃文-貝爾說完之後,也沒有再刻意煽情,撥動了手中的木吉他。
身後的樂隊,隻有簡單的鼓點在響起,幽藍的背景增添了一抹憂傷,埃文-貝爾彈奏著吉他,就像是在街頭表演了無數次一樣,宛若吟遊詩人一般,輕聲吟唱起來。
“有時候,寂靜的夜晚,上帝更喜愛聽母親含著眼淚的催眠曲,勝過一句哈雷路亞;有時候,上帝更願意聽到一個酒鬼的哭泣,戰士求生的懇求,勝過一句哈雷路亞;我們訴說著自己的苦難,上帝隻將那當做旋律傾聽。我們美麗的嘈雜,來自支離破碎的心底的真切哭喊,勝過一句哈雷路亞。”
如泣如訴,如詩如歌,這闕詞,美好地猶如陽春三月暖洋洋的陽光和微風,在每個人的心底緩緩奏響。沒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沒有翻天覆地的嘶吼,沒有悲天憫人的憂傷,隻有一句 “勝過哈雷路亞”,那種來自心底寧靜而悠遠的力量,讓電視機無數人泣不成聲。
九一一,時間永遠不會磨滅這個數字在心底帶來的傷痛。在那次事件之中,無辜消逝的生命,依舊讓無數人午夜夢回之時痛哭流涕、悵然若失。甚至有不少人,因為這次事件的打擊,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沒有經曆其中,永遠都不會明白那次事件帶來的傷痛。
哈雷路亞,幾乎每個人都在心底默念無數遍,無數遍,隻希望上帝能夠聽到自己虔誠的期待,隻希望上帝能夠拯救自己於水火之間,隻希望上帝能夠再次顯示他的萬能。
但事實上,正如埃文-貝爾那清澈卻略帶哀傷的聲音所述,上帝,也許不會聽見你的祈禱,他隻是當做旋律在傾聽,一句哈雷路亞,無法打動上帝。比起哈雷路亞,隻有從自己開始改變,才是生活的新起點。
“有時候,一個女人堅持著生活,一個垂死的男人放棄戰鬥,勝過一句哈雷路亞;有時候,為妄為流下的悔恨淚,無言以對時的沉默,勝過一句哈雷路亞。我們訴說著自己的苦難,上帝隻將那當做旋律傾聽。我們美麗的嘈雜,來自支離破碎的心底的真切哭喊,勝過一句哈雷路亞。”
每一句歌詞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單詞都是一點魔力,每一個旋律都是一縷感動。默念著九一一,默念著哈雷路亞,淚流滿麵,甚至連哭出聲音都覺得奢侈,因為心痛到連出聲的力氣都沒有了。但,上帝不會因為一句哈雷路亞就挽救自己,上帝希望看到的,是所有人重新振作,災難之後的新生,應該由自己的雙手來創造。
在這一刻,格萊美頒獎典禮在北美地區的收視率曆史性地突破了四千萬,創造了格萊美自1984年邁克爾-傑克遜拿下八項大獎之後的最高收視率。而在全世界,更是有超過七千萬人收看了這一刻的感動。
一把吉他,一把嗓音,一把感動,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喃喃自語“哈雷路亞”,淚水也許依舊在臉上肆意,但嘴角卻跟隨著埃文-貝爾嘴角的弧度,一起勾勒起一個微笑,飽含苦澀、艱辛、困難、勇氣的微笑。
這是來自靈魂的聲音,這才是音樂所蘊含的能量,甚至能夠打動世界的能量。當埃文-貝爾一曲演唱完畢的時候,全場所有人都起立為這位年僅十九歲的歌手鼓掌,單是這一份感動,他就配得上這個掌聲,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