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勝過哈雷路亞”的MV再一次由埃文-貝爾操刀,這也是“隻是一個夢”、“瘋狂的世界”之後,埃文-貝爾第三次導演MV。同樣,埃文-貝爾也沒有讓大家失望。
不同於“隻是一個夢”的意象化故事串聯,也不同於“瘋狂的世界”一鏡到底的圖像化敘事,“勝過哈雷路亞”卻采用了最簡單最規矩的故事順序陳述風格。
MV講述了一個再通俗不過的故事。
一位老人正在整理倉庫,卻在老舊的信件中發現了以前戀人的來信。回憶在手中泛黃的信件上展開。
1953年,老人還年輕,他有一位真心相愛的戀人,兩個人已經談婚論嫁了。但是一紙兵役召喚文書,讓年輕人背井離鄉,參軍去了。最開始兩個人還會有書信來往,可是由於通訊的落後,兩個人的書信漸漸就變得少了。
1955年五月,他收到了戀人的最後一封來信,不過當時他已經在戰地認識了新的戀人,兩個人已經準備訂婚。猶豫再三之後,他將來信放進了鐵盒裏,沒有再打開過。
這一過去,就是四十八年歲月,直到今天,又回到孑然一身的老人,才再次翻出了這份來信。
老人沒有打開信件,隻是按照信件上的地址按圖索驥,想再次見見老友。信件上的地址早就滄海桑田,住著陌生人。在陌生人的指引下,老人又到了市政廳,去詢問當年這個地址所住之人現在的谘詢。根據市政廳工作人員的指引,老人找到了一片墓地。
當年的心愛之人,現在已是一堆塵土。看著墓碑上的字,“1955年八月”,這是他收到信件之後的三個月。他正在過新婚蜜月,而舊人卻已經陰陽兩隔。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已經半個身子在黃土裏的老人心有戚然。當年的自己,到底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
在墓碑之前,老人席地而坐,打開了信件。裏麵隻有一句話,“親愛的,你就要做父親了。”
在這一刻,顫抖的雙手再也無法控製住,信件飄然而落。就算淚流雨下,那又如何,逝去的過錯已經沒有挽回的機會了。
暮然回首,回到那遙遠的1955年五月。曾經的戀人,挺著肚子坐在門口的台階上,夕陽西下,等待愛人回歸的身影。但一直到夜色籠罩大地,門前依舊空無一人。
這支MV的故事十分簡單,甚至有些俗套。埃文-貝爾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隻是采用了幾位老練的演員罷了。隻有埃文-貝爾那清澈而憂傷的聲音,在耳邊輕吟。
埃文-貝爾在MV中基本采用了順敘,間或插播回憶,不過通篇采用黑白色調進行拍攝,唯一的色彩就是泛黃的信件。這似乎代表了1955年和2002年之間的連接點,當最後老人的淚水落在信件那泛黃的色澤之上,泛開一團一團的暈色,讓人不由就覺得鼻頭發酸。
這也許隻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埃文-貝爾卻用最幹淨利落的拍攝手法將故事呈現了出來,而MV的末尾回到了1955年等待未婚夫回歸的女子身影,讓人潸然淚下。再結合“勝過哈雷路亞”這首歌的歌詞,才會發現這個故事的意義深刻。
在悔恨、糾結、憂傷麵前,一句哈雷路亞永遠不夠,因為說一句“哈雷路亞”沒有辦法起到任何幫助。不想錯過,不想後悔,不想傷心,就將緊扣的十指鬆開,將彎曲的雙膝挺直,將口中的哈雷路亞放進心裏,邁開步伐向前走。生活在繼續,才有挽救一些的可能性。
這支MV和“勝過哈雷路亞”的風格十分契合,清新淡然,卻有著揮之不去的憂傷。沒有大喜大悲,卻在不知不覺中濕潤了雙眼。正如樂評所說,“這是來自靈魂的聲音”。
相比之前“一”這張專輯的風格,“勝過哈雷路亞”更多是靈魂、流行唱法,這也讓媒體開始討論,難道埃文-貝爾第二張專輯居然要離開他最熟悉的搖滾領域,探索新的音樂風格?在音樂界,風格的跨界十分正常,更何況現在還是各種風格相互融合的新時代,不過完全放棄之前的音樂風格,展開全新挑戰的事卻十分稀奇。
不過,埃文-貝爾現在也就公布了一首“勝過哈雷路亞”而已,也有可能和之前“隻是一個夢”一樣,隻是整張專輯中特例的一首歌,其他歌曲依舊延續搖滾風格。目前的猜測,都是媒體自娛自樂。
由此可見,媒體對埃文-貝爾的高度關注了,僅僅是一點風吹草動,媒體就開始捕風捉影。這在去年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從這個小細節來看,也可以對埃文-貝爾如今在音樂方麵的威勢有那麼一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