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各顯神通(1 / 2)

相對而言,有四百多位設計師參加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重建設計圖紙競標會,即使這是近期熱點,即使埃文-貝爾是哈佛大學選送的,但埃文-貝爾參與了競標會的這個話題也僅僅是一個話題而已。畢竟,作為哈佛大學建築係的學生,天才年年季季都有,但能夠真正闖出名堂的卻不多。所以,競標會目前僅僅是第一輪而已,埃文-貝爾隻是其中一員,能否進入第二輪還是未知數。

所以,即使這次競標會是熱點中的熱點,但埃文-貝爾參加競標會的話題依舊不敵“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的論文刊登。

不同於競標會的第一輪海選,埃文-貝爾論文刊登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五月號上,這可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次萬眾矚目的壯舉。

心理學界對埃文-貝爾探討的課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特別是人格分裂研究學者、犯罪心理學研究學者對於這個論題的出現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雖然每一期雜誌的所有內容都勢必是學者們關心的話題,但這一次,因為埃文-貝爾的論題涉及到了心理學與犯罪、社會倫理等多方麵的互動,所以風頭居然蓋過了不少資深學者的刊登論文,備受矚目。

媒體對埃文-貝爾能夠有文章出現在頂級專業雜誌上展開了集中的報道,尤其是肖恩-霍爾那篇報道所提出的觀點“涉足四個領域的埃文-貝爾,是天才”。沒有人在乎未來埃文-貝爾在學術上能否更進一步,就算埃文-貝爾成不了心理學係的教授,他目前在學術上的成績也足以讓所有人側目了。

娛樂圈才藝雙全的演員的確不少,但如同埃文-貝爾這樣,音樂創作、演技探索、專業研究,樣樣都不落的就不多了。之前就有媒體提過,哈佛大學鼎鼎有名的藝人,數來數去也就是娜塔莉-波特曼一個,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名埃文-貝爾。而且,埃文-貝爾在學術方麵,甚至取得了讓人耀眼的成績,在這一點上,就連娜塔莉-波特曼都有所不及。

麵對如此熱點,媒體自然要圍堵埃文-貝爾。

上一次競標會的時候,由於狗仔注意力不夠集中,居然讓埃文-貝爾成功逃脫了視線,導致最後被肖恩-霍爾拿下了獨家,這讓紐約的記者們都覺得很憋屈: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之上,居然讓一個英國人搶占了先機,丟了銷量也丟了臉麵。

所以,這一次媒體幾乎是蜂擁而至,誰都不希望再次放走埃文-貝爾了。

不過,意外的是,這一次的圍堵輕而易舉就逮到了埃文-貝爾。因為,埃文-貝爾沒有遮掩自己的行程,眾目睽睽之下就乘坐了飛機從紐約抵達洛杉磯,在機場就被四五十名記者們堵了個嚴嚴實實。而且,埃文-貝爾也沒有躲媒體的意思,在出口大廳,還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似乎心情很不錯,“嗨,大家都在啊?”

所有記者集體黑線:大家當然都在,這次再堵不到你,主編就要變身成為惡魔了。

埃文-貝爾的確心情很不錯,競標會結束之後,第一輪審查至少要幾個月,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短期內他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了。更重要的是,理查-溫迪對於他的設計圖很滿意,競標會上看過大部分競爭對手之後,這位和藹可親的教授又再次對弟子表示了稱讚。

摘下鼻梁上的黑超墨鏡:這副墨鏡倒不是為了耍酷,隻是每次閃光燈連成一片的壯觀,埃文-貝爾雖然正在習慣,但能夠避免那是再好不過了,墨鏡顯然是一個有效工具。此時,埃文-貝爾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藝人就算在太陽無法照射進來的機場,也喜歡戴墨鏡了。埃文-貝爾對著眼前的記者們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有什麼事嗎?”那語氣,就好像見麵在問“今天天氣如何”一般,所有記者再次集體黑線。難道,這兩天媒體在那裏翻天覆地,眼前這位大爺一點自覺都沒有?

最前排的記者用眼睛餘光互相打量,此時反而沒有人搶著提問了,不過這些都是老油條了,雖然有那麼一兩秒的停頓,但很快就有人出聲搶問了,“埃文,請問你對自己的論文被刊登在心理學專業雜誌上有什麼看法?”

“論文?”埃文-貝爾重複了一遍這個詞彙,“那是我的學習本職,我隻是在努力做好一名學生的職責罷了。”

囧,所有記者都有點啞口無言了。如此回答,還真是夠官方夠客套夠……裝的了。但事實上,這個回答卻又是事實,因為刊登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那篇文章的確是埃文-貝爾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