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夜追凶”這部電影影評人的評論,“首映”的艾略特-卡特終於沒有在杯具,這一次他的批評立場獲得了不少支持者。當然,“電影評論”、“紐約時報”為首的一幹稱讚言論也是有大量擁簇的。
如此情況在北美電影之中再正常不過了,畢竟眾口難調,“死亡幻覺”太過小眾,所以稱讚的大力稱讚,討厭的幹脆就不會去觀看;“冰河世紀”闔家觀賞,倒是博得了滿堂彩;反而是“白夜追凶”最正常,褒貶各半。
參加完“白夜追凶”的首映式,埃文-貝爾不由想到了華納兄弟對克裏斯托弗-諾蘭提出的交易,由華納兄弟提供劇本,克裏斯托弗-諾蘭執導筒。這部“白夜追凶”的背後也有華納兄弟的身影,估計對克裏斯托弗-諾蘭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導演做出了種種限製,比如說不允許改動劇本。
在如此情況下,克裏斯托弗-諾蘭依舊力挽狂瀾,拍攝出了一部佳作,實屬不易。但同時,通過這次經曆,下一次克裏斯托弗-諾蘭對於劇本的把握必然會有所要求了。處處受製於人的導演,可沒有辦法展開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克裏斯托弗-諾蘭這種滿腦袋想法的導演。
“白夜追凶”的媒體評論之中,足足有超過五十家媒體發表了影評,可見這次華納兄弟公關工作的大方了。其中有十五家媒體給出了五星推薦,四星推薦有十二家,其中還有七家隻給出了一星推薦的成績。媒體的綜合評分過了及格線,拿到六點八分,不算高,但在嚴苛的媒體評分中,成績也算不錯了。
而觀眾評分之中,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不過62%,也算是剛剛及格,不過IMDB的評分係統之中,居然已經有超過十三萬名觀眾參與了投票,至少說明觀影人數上成績還是不錯的,“白夜追凶”在IMDB上拿到了七點三分,口碑出乎意料拿到了良好的水準。
總體來說,“白夜追凶”的口碑還算不錯,讚揚聲音略微占據了上風,媒體和觀眾對於電影雖然頗有微詞,但基本還是給出了七十分左右的成績。
當然,口碑如何並不是華納兄弟關心的重點,票房才是商業大片的核心。就算一部電影口碑再差,隻要票房上能夠有所作為,電影公司就不會介意。最鮮明的代表,就是後世橫掃票房的“暮光之城”係列,口碑一部爛過一部,但票房成績卻一部高過一部,完全就是一台吸金機器。在讓影評人厭惡至極的同時,卻在票房市場橫掃千軍。而對於出品該係列電影的頂峰娛樂來說,能夠掙錢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白夜追凶”五月二十四日在全美兩千六百家影院同時上映,在這個暑期檔前哨戰場,可謂是群狼環伺,這部投資了四千六百萬美元的電影一進入市場,就引來了一片圍剿。
上映首周,“白夜追凶”展現了商業電影的票房本色,狂斂四千兩百萬美元票房,讓華納兄弟喜笑顏開。可惜的是,“白夜追凶”沒有能夠殺出一條血路,拿下冠軍寶座,最後隻在本周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占據了亞軍的位置。不過,如果縱觀一下北美票房排行榜,就沒有人會對這個成績說什麼了。
上周上映的“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本周馬力全開,以七千萬的票房成績,蟬聯的北美票房冠軍寶座。埃文-貝爾領銜的“白夜追凶”,輸給了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星球大戰2”,這也成為兩個人電話裏互相調侃的一個話題。
輸給來勢洶洶的“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對於“白夜追凶”劇組、對於華納兄弟來說,完全是可以接受的成績。與此同時,“白夜追凶”的亞軍寶座可是戰勝了今年的票房巨鱷“蜘蛛俠”拿下的,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蜘蛛俠”上映第四周,頹勢不顯,僅僅落後“白夜追凶”一百萬美元的成績,屈居季軍寶座。要知道,目前“蜘蛛俠”上映四周累積票房已經突破了三億,所以,“白夜追凶”能夠險勝,也是讓劇組上下歡欣鼓舞的。
與“白夜追凶”同一天上映的電影有兩部,一部是夢工廠出品,希望能夠對抗“冰河世紀”的動畫片“小馬精靈”;一部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拉丁女藝人詹妮弗-洛佩茲主演的驚悚電影“貼身恐懼”。不過,這兩部電影都顯得有些勁頭不足,分列北美票房排行榜的第四和第五位。
值得一提的是,“白夜追凶”上映首周,兩個月前上映的“冰河世紀”依舊取得了六十萬的票房成績,掛在北美票房排行榜的第十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