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萬人歌唱(1 / 2)

站在好萊塢露天劇場裏,愛蓮娜-賈思明和伊蓮-布魯克站在人群之中,四周聚集著超過一萬名觀眾,空蕩蕩的舞台上,沒有任何表演者,也沒有任何裝備。隻有一台電腦,連接著音響。

自從事件爆發以來,愛蓮娜-賈思明就一直努力讓自己冷靜,可是卻發現,除了灰心之外,她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有其他什麼情感。等待證據水落石出,這是每一個普通人應該做的事,不是嗎?但身為埃文-貝爾的歌迷,卻沒有人願意堅持這一點。愛蓮娜-賈思明冥思苦想,也找不到一個答案。

當看到埃文-貝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質疑“你們開心嗎?”的時候;當看到埃文-貝爾為了維護母親,被砸得一身狼狽時;愛蓮娜-賈思明除了哭泣就不知道該做什麼,隻能在心中大喊,“我相信,我相信你。”可是喊到嗓子啞了,也依舊於事無補。

愛蓮娜-賈思明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全世界都拋棄埃文-貝爾時,還堅持站在他的身邊,告訴他:你並不是在唱獨角戲,我一直都在,還有伊蓮。

當真相大白時,愛蓮娜-賈思明幾乎被喜悅衝昏了頭腦,被隱藏的事實終於揭開了真麵目。不過很快,她就冷靜了下來,因為她一直都是相信埃文-貝爾的,就像是一種盲目而不講理的信任,毫無保留。正如埃文-貝爾一直所說的,所謂歌迷,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比他本人更了解自己,因為他的音樂就是他的靈魂,從來不會說謊。

真相被公布於眾,幕後指使者被繩之於法,媒體開始公開道歉,事情一直在往積極的方向發展。愛蓮娜-賈思明已經變成灰色的世界再次一點一點溫暖起來,隻要看到埃文-貝爾的笑容,聽到埃文-貝爾的音樂,她就願意相信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她就願意相信所謂愛情、所謂信任都是真實的。

可是,當聽到那一曲“不要離開(Don’t. Leave. Me)”時,十一音樂博客重新開張的喜悅還來不及爆發,就被悲傷所淹沒。這明明是一首再歡快不過的歌了,但為什麼,為什麼她會感覺自己快要無法呼吸,為什麼她會感覺到鋪天蓋地的憂傷將自己包圍,為什麼她的眼淚會如決堤的洪水一般無法控製。

僅僅在聽第一遍歌曲時,愛蓮娜-賈思明就知道,埃文-貝爾要離開了,因為他已經失望透頂了,他跪著雙膝懇求知音不要離開,但事實上,大家都離開了,因為沒有人是他的知音,沒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他的心聲,所以,他灰心了。

除了流淚,愛蓮娜-賈思明沒有任何其他反應。她好心痛,為埃文-貝爾的孤單和寂寞而心痛,那場萬眾矚目的獨角戲,沒有人願意歡呼,她願意。隻可惜,她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渺小,渺小到沒有讓任何人發覺,即使有伊蓮-布魯克和她一起歡呼,依舊太過弱小。

所以,埃文-貝爾離開了。

傷心到了極致,才會有“不要離開”的誕生;灰心到了極致,才會不回頭地瀟灑離開。

愛蓮娜-賈思明知道,她無法想象沒有埃文-貝爾的世界,所以她要呼喚他再次回到那片舞台上,她要讓埃文-貝爾知道,即使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盲從,但同樣也有許多知音存在。所以,愛蓮娜-賈思明重新打起精神,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和好友伊蓮-布魯克一起,策劃了今天的活動。

今天到場的一萬名歌迷,全部都是真實的歌迷,他們都聽懂了“不要離開”這首歌的含義,他們在埃文-貝爾麵臨巨大質疑的時候依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相信,他們都是埃文-貝爾一直在尋覓的知音。也許,比起“一”這張專輯六百萬的銷量,這一萬名的所謂知音實在太少太少,但愛蓮娜-布魯克知道,隻要讓埃文-貝爾聽到他們的聲音,這就是一顆希望的種子,這就足夠了。

人群之中,不僅有愛蓮娜-賈思明和伊蓮-布魯克,還有劇務助理瑞貝卡-海倫,從紐約趕來的瑞莎-羅茜,從納什維爾跑過來的泰勒-斯威夫特,甚至是請假前來的葛瑞-列儂。

葛瑞-列儂在知道這個活動時,前來應援的心就不斷在跳動。一開始,他幾乎以為自己是瘋了,已經三十多歲的人,怎麼還會有如此瘋狂的想法。但很快,葛瑞-列儂就知道,自己沒有瘋,因為他知道那位彈著吉他吟唱“不要離開”的少年,是他的知音。

埃文-貝爾的每一首歌,都好像可以直接唱到自己的心底,就好像對自己再了解不過的好友一般。的確,埃文-貝爾就是自己的知音,葛瑞-列儂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那麼,為了知音做一次瘋狂的事,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