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悄然而至(1 / 2)

生活道理大家都懂,說起現象大家也都明白,但是要歸納成為一種理論,並且作為心理學這樣一門學科進行研究,就不見得誰都能理解了。這就是科學的重要性了。

“第一堂課和剛才的試驗,如果隻是說一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再簡單不過了。可是歸納成為科學,這就叫做從眾心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而會成為一個社會現象。”埃文-貝爾總結說到,“從眾心理就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而實驗表明,隻有很少人能夠保持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埃文-貝爾沒有攤開任何講義和教案,輕而易舉地就將內容代入了課堂,心理學如此枯燥乏味的課程,如此深奧難懂的書麵文字,沒有人打瞌睡,全部都集中精神攤開教科書聽著埃文-貝爾的話語。

“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例子,走進電影院,眾多電影之中沒有明確目標時,我們就會去看票房排行榜或者專家推薦,在這些榜單之中挑選一部想看的電影。這是初步從眾。”埃文-貝爾緊接著又用一個例子代入說明,“如果所有人,包括售票員都說‘狙擊電話亭’很好看,你連榜單都不看就選擇了這部電影,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從眾了。”

說完之後,看著大家的表情,埃文-貝爾輕笑了起來,“對,我剛才是在做宣傳。”惹得教室裏一片輕笑起來。

顯然,埃文-貝爾的講課風格就是輕鬆博學,他既可以舉生活中的普通例子,也可以引經據典進行說明,將一個書麵化的理論生動化。這種教學方法看似簡單,不斷舉例子就是了,但重點在於,舉例子也是有技巧的,如何讓學生身臨其境,同時又對理論的說明有實際效果。如果要有娛樂效果,那就更加困難了。

真正優秀的老師,永遠不會讓學生意識到時間的流逝。當埃文-貝爾宣布下課時,教室裏居然傳來一陣哀嚎聲,大家似乎都不希望課堂如此快就結束了。

埃文-貝爾收拾著講義,笑著說到,“本周的作業,在這節課的論文清單之中找到一篇自己喜歡的論文,歸納出其中的理論基礎,並且自己舉例說明。作業時間是……”說到這裏,埃文-貝爾頓了頓,打量了一下現場如此多學生的規模,然後無奈地說到,“周五中午十二點之前發送我到郵箱。兩個要求,過時不算,超過一頁文檔不算。我一個人閱讀那麼多份作業,可忙不過來。”第一次聽說,布置作業還要求量一定要少,不能多的,讓學生們都嗬嗬地笑了起來,“好了,現在距離五點還有十分鍾,要退課的同學請快點。下節課,依舊在這個教室上課,如有變動請確認各自郵件。”

交代完之後,埃文-貝爾就揮手離開了。

現場不少學生都站立起來,“貝爾先生,再見”,一時間教室裏又變得熱鬧非凡起來。馬克-紮克伯格看著埃文-貝爾離去的身影,雖然今天上課的內容都很基礎,對於他來說就是小兒科,但是他還是不得不承認,埃文-貝爾真的很出色。也許,是一個值得結交的朋友。

可惜,馬克-紮克伯格回到宿舍之後,根本沒有看到埃文-貝爾。

下課之後,埃文-貝爾到教務處將調整教室的事申請了之後,就直接搭乘了當天的飛機前往洛杉磯去了。此時,馬克-紮克伯格才終於見識到了埃文-貝爾屬於藝人的那一麵。奇怪的是,一樣羨慕一樣嫉妒一樣不屑,但卻多了一點淡淡敬佩。隻是這點敬佩太過微弱,就連馬克-紮克伯格自己都沒有分辨出來這點異樣到底是什麼。

埃文-貝爾是和泰迪-貝爾一起抵達洛杉磯的,由於大家都以為埃文-貝爾在哈佛大學靜靜的讀書,狗仔隊們並沒有將視線放在這位當紅人氣王身上,所以貝爾兄弟抵達的時候,悄無聲息。

這算不算是狗仔隊的失職呢?其實也不能算。任何一個狗仔隊在哈佛大學裏守埃文-貝爾半個多月,沒有任何值得拍攝的消息,也會讓人覺得泄氣。就算是“狙擊電話亭”和“倔強”氣勢如虹,埃文-貝爾身上沒有新聞,那又能怎麼辦。

不過,埃文-貝爾知道,狗仔隊的眼線遍布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估計機場裏就有不少,所以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抵達洛杉磯了。既然有事情要辦,就必須速戰速決。

這一次,貝爾兄弟連夜趕過來洛杉磯,自然是有要事。上次大衛-格林布拉特提到的麵試,“加勒比海盜”的麵試,就推遲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