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驚世光芒(1 / 2)

在之後埃文-貝爾漫長的音樂生涯中,媒體們都將“天光”這首歌成為埃文-貝爾躋身頂級歌手的轉折點。

雖然過去一年,埃文-貝爾在音樂方麵佳績不斷,甚至還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他終究隻是一名新人。娛樂圈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新人總是層出不窮,得到聽眾喜愛、得到專業人士親睞的新人也數不勝數,但能夠散發所有光芒,走到頂級行列的歌手卻屈指可數。即使,進入2002年之後,埃文-貝爾依靠前後三張單曲“勝過哈雷路亞”、“不要離開”和“倔強”強大的銷量和口碑備受矚目,但也僅僅隻能算是踏入一線歌手行列而已。

不過這一次卻有所不同,“天光”的麵世被譽為埃文-貝爾音樂生涯的第二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隻是一個夢”的驚豔問世。一曲“天光”,讓埃文-貝爾的音樂才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專業樂評人一致認為,埃文-貝爾已然擁有了躋身頂級歌手的資本,他需要的不再是銷量、口碑的認可,而是時間的累積,每一次音樂作品的發行,勢必都會成為埃文-貝爾頂級歌手身份的籌碼。

雖然過去兩年間,埃文-貝爾在媒體的風口浪尖上不斷徘徊駐留,但依舊無法拋開“新人”的帽子,即使聲勢再大,也終究隻是“潛力無限的新人”。這一次,“天光”的問世,總算將過去的局麵由量變引起質變,讓媒體和專業人士們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對埃文-貝爾改觀。

“天光”之於埃文-貝爾的音樂生涯,有著決定性的、不可取代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威廉-伍德的評論將十月八日的華盛頓廣場稱為“天光降世”,他評價埃文-貝爾這首第二張專輯麵世時的主打歌時,寫到,“閉上眼睛,僅僅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傾聽,我們可以聽到靈魂的低語,那是屬於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私語。天光降世,我們是在等待別人來拯救自己,還是等待著自我救贖。”

“娛樂周刊”專門開辟了一個專題,細數埃文-貝爾那一首首觸及心靈的曲目,從“隻是一個夢”開始,到格萊美上的“勝過哈雷路亞”,再到現在的“天光”。埃文-貝爾總是可以將自己的心情、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情感,化作音符譜寫出旋律,用如詩般的詞句敘述出故事,然後在聽眾的心底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

相比威廉-伍德,身為樂評人的亞當-羅伊顯然更加激動,不同於威廉-伍德對埃文-貝爾的推崇,亞當-羅伊更多是因為埃文-貝爾的音樂才華而感歎。作為樂評人,高質量的音樂才是他關注的焦點,無論歌手是誰,作品的出色才是亞當-羅伊鎖定的焦點。

在“不要離開”和“倔強”開創新高的局麵之下,亞當-羅伊再次打破了自己的最高評分,“天光”取得了九點六的超高分,這個分數就連亞當-羅伊自己都認為無法超越了,因為“天光”這首經典,要被超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是埃文-貝爾自己,要說創作出第二首“天光”,也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

“氣勢恢宏。這是‘天光’在聽者腦海裏、心靈上勾勒出場麵所帶來的震撼。大氣,宏偉,深刻,動人……僅僅依靠鋼琴的聲音,旋律就將大自然的蒼茫和壯觀描繪出來,這種深入心靈的氣勢,已經讓這首歌站在了經典的位置上。

大毀滅之後的蒼涼,孤單到無可奈何的無助,一道天光將世界劈得星光四溢,災難接二連三,卻沒有人能夠伸出拯救的援手。一個‘徒勞’,一個‘悲哀’,一個‘冰冷’,就將世界所有的嘈雜都消滅,深入骨髓的孤獨,瞬間將人吞沒。

究竟是世界末日比較可怕,還是心靈上的吞噬比較可怕,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嘶吼一句‘放手’,是在讓世界放手還是讓自己放手。這個世界上,能夠拯救自己的永遠隻有自己。一束從天而降的天光,照亮內心深處的黑暗,從這一個細微的光點開始,踏上自我救贖的道路。

埃文-貝爾在這首‘天光’之中,展現了他自我生活的領域、也有災難麵前的荒涼無助、更有生死麵前的淡然從容。這才是音樂真正的魅力,一闕樂符一段歌詞一句嗓音,就是一次人生。”

亞當-羅伊的樂評,幾乎將埃文-貝爾送上了神壇。但亞當-羅伊並不介意,在他看來,這首歌的確可以讓埃文-貝爾站在神壇之上接受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