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初涉美劇(1 / 2)

美國電視劇的播出體係和中國電視劇的概念不同,中國一套電視劇二十集,播完了就是大結局了。而美國電視劇,卻是以“季”為單位進行播放,如果收視率成功,還會有第二季、第三季,無限循環。

“季”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自然季節,而是播出季節。所謂按季播出就是指電視播出機構根據市場收視觀眾收視習慣呈現出的季節性變化,對頻道節目配置、播出安排進行應對性調整。經過多年的編排,每年九月中旬到次年五月下旬為一個播出季節。因為進入九月秋季之後,北半球的天氣轉涼、黑暗轉長,人們減少室外活動,增加電視收看時間;相對應的學生們返校上課,有規律的生活得以恢複,因為收視觀眾規模均大幅提升。

而在每年的六月份至八月份期間,北半球處於炎熱夏季,外出活動較多,所以這個期間電視台就會重播一些經典劇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電視台也開始爭奪夏季這塊市場。六月到八月的電視劇市場也開始出現了夏季電視劇,如此一來美國電視劇市場就被分為傳統季和夏季檔。雖然夏季檔收視率暫時無法超越傳統季,但也依舊成為了電視劇市場的一塊新蛋糕。

所以,美國電視劇都是以季為單位,第一季播放完畢之後,經過調整休息,再投入第二季的播放,隻要收視率成功,電視台就不會介意將一部電視劇無止境地製作下去。

在美國——事實上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收視率都是衡量電視劇成功與否最主要、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對於商業電視台來說,收視率就意味著廣告收入,也就意味著電視台的利潤和順利運轉;對於有線電視台來說,有線電視付費訂閱率就意味著收入,也意味著電視台的運轉情況。特別是十八到四十九歲成年的收視率,也是廣告商關注的主體部分,往往將會成為決定一部電視劇生死的重要標準。

一般來說,首輪電視劇的收視率一旦開始持續低下,就意味著觀眾的注意力已經轉移,這時候無論該劇的劇情進行到何處,電視台都會毫不留情的腰斬。反之,隻要收視率令人滿意,電視台就會不斷追加投資,盡可能地維持其生命力,延長其影響力。比如“老友記(Friends)”就播出了十季;再比如不久前埃文-貝爾客串主持過的“周六夜現場”就從1975年播到了現在。

在美國,一部電視劇能夠播出過三季就算是小有成就,五季可以算是大受歡迎,播出八季的時候就可以邁入經典行列了: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判斷標準。

尚恩-博南來到美國以後,前後策劃了六部電視劇,均沒有能夠挺過第一季,如此情況下,自然沒有電視台願意為他的劇本投資,也難怪他會如此落魄了。同樣的,“犯罪現場調查(CSI)”在播出兩季之後,能夠讓CBS電視台批準開衍生劇“邁阿密犯罪現場調查”,說就說明了“犯罪現場調查”的受歡迎程度了。

尚恩-博南在撰寫關於海軍罪案調查處的新劇本時,隻撰寫了第一季的六集,也是與美國電視劇係統息息相關的。

首先,因為美國電視台的電視劇生死與收視率直接掛鉤,所以一般都會拍攝試播集,有可能是在電視台內部試播,也有可能直接播放給觀眾觀看試水,之後再決定這部電視劇是否正式投入拍攝。所以一開始根本沒有寫太多劇本的必要,也許試播之後直接就不決定拍攝,那麼劇本寫再多也沒有用了。

其次,美國電視劇是邊拍邊播,不僅會配合時事的變化,還會配合節日拍攝特別劇集,同時也會采納觀眾意見對劇情做修改。這種拍攝方法,也是讓電視劇與人們生活更加貼近,吸引更多觀看電視劇的法寶。比如說“24小時”今年九月份開播的第二季,就拿去年的九一一說事了;再比如說,一般電視劇在聖誕節、感恩節都會拍攝相關的內容,讓收視觀眾能夠在聚集裏感受到節日氣氛。所以,劇本也不能寫太多,因為要根據時間的推移隨時做改動,在播出之前就撰寫太多,有很大幾率會是無用功。

“‘執法悍將’?是講述美國海軍執法署的電視劇吧?”埃文-貝爾提起了尚恩-博南的靈感來源,“那麼你的這個劇本和‘執法悍將’又有什麼區別呢?”

“執法悍將”,開播於1995年,今年的第七季依舊在CBS的電視屏幕上獲得了很高的支持。

尚恩-博南並沒有從埃文-貝爾眼裏看到太多的波動,不過既然埃文-貝爾願意深入談談,這就是好事,“‘執法悍將’講述的是美國海軍軍法官的故事,更多是引用軍事審判發電和國際法進行判決,旨在提升美國國防部的公共形象,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被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一致背書的電視劇,可以說政治意味是無法忽略的一個因素。但是,我目前暫時命名為‘海軍罪案調查處’的電視劇,目光集中在和海軍有關的所有案件,我希望將案情的曲折和角色自身結合起來,開辟出截然不同的類型。前者是法庭中審理案件,後者則是破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