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市長有約(1 / 2)

紐約市政廳,坐落於曼哈頓下城,距離王子街也不過幾條街而已。建立於1803至1812年的市政廳,是美國目前仍在使用中市政廳之中最老資格的,它的圓形大廳也是紐約市的地標。

曼哈頓周三早上九點,忙碌的紐約,人來人往,行色匆匆,甚至沒有人會去注意擦肩而過的人是男性還是女性。雖然這樣說有些誇張了,但紐約客們在早上九點的時刻,的確沒有時間去留意身邊是否有俊男美女經過。所以,埃文-貝爾隻不過添加了一副黑框無鏡片的眼鏡,在人群之中就可以從容地前行了。

走進市政廳的圓形大廳,必須將口袋掏空,然後過安檢。這是去年九一一之後,一直留下來的規矩。尋找市長辦公室,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因為市長根本就沒有辦公室。走上二樓,右手邊第一個大房間,是根據一間大會議室改成的開放式辦公大廳。在一群工作人員之中,就可以找到和所有普通工作人員一樣正在辦公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

在2002年一月一日以前,提起邁克爾-布隆伯格,他是全世界聞名的傳媒大亨,他所創建的彭博新聞社(又稱為布隆伯格新聞社),是僅次於英國路透社的全球第二大信息公司,在全世界有八十二個辦事處,年收入二十四億美元。這位今年即將滿六十歲的老人,是一名身家超過一百八十億美元的富翁,是和比爾-蓋茨同一個檔次的超級大富豪。

對於這位傳奇性的紐約市市長,埃文-貝爾無論是這一輩子作為紐約客,還是上一輩子都是耳熟能詳的。2000年以前,邁克爾-布隆伯格是傳媒大亨,是金融家,是信息技術人員,但卻和政治沒有任何關係。2001年,紐約前市長因受到法律限製,無法再繼續連任。這位魄力十足的老人,自掏六千九百萬美元參加競選,在創造了最昂貴的市長選舉記錄同時,他也順利成為了紐約市的市長,於今年的元月一日正式上任。

在上任時,邁克爾-布隆伯格說過,“正因為我是自掏腰包競選市長的,所以我未來的政策才不會被競選資金的投資者所左右。”上任以後,億萬富翁邁克爾-布隆伯格放棄了政府給予十九萬美元的優厚薪水,隻拿象征性的一美元年薪,創造了美國的新曆史。

同時,邁克爾-布隆伯格還每天搭乘紐約的地鐵上班,這個一開始被媒體稱為“作秀”的舉動,他堅持了九年,風雨無阻。因為他認為乘坐地鐵既省錢,又可以緩解市中心交通堵塞,還是一個接觸公眾的機會,還可以了解交通部分的工作情況,更可以化解九一一之後市民對地鐵安全的憂慮,一舉多得。

說到做到,並且為紐約帶來了眾多欣欣向榮的變化,邁克爾-布隆伯格贏得了紐約市民們的心,前後成功連任了三屆市長,在埃文-貝爾車禍之前,紐約市的市長依舊是這位可敬的老人。所以,埃文-貝爾自然對他印象深刻。

但不管邁克爾-布隆伯格個人如何,也不管他在紐約市長這個位置上有多麼成功,他的多重身份之中,始終有一個“政客”的頭銜,就勢必不能當做普通商人來對待。要不然,上一輩子世界貿易中心的重建工作也不會發生埃文-貝爾記憶中的那麼多變化了。當然,世界貿易中心重建工作不僅僅是紐約市的事,其中牽扯甚廣,邁克爾-布隆伯格也不見得就可以一個人做主。

今天,埃文-貝爾去見這位市長,可以說是市長對埃文-貝爾進行第一次摸底,也可以說是埃文-貝爾對這潭水究竟有多深多混的一次試探。

邁克爾-布隆伯格就坐在一張普通的辦公桌後麵,這張辦公桌除了稍微大一些之外——這也是因為桌麵上的文件比別人多的原因,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埃文-貝爾左右看了看,他甚至沒有看到市長專屬秘書的牌子,難道這位市長連一位秘書都沒有。

埃文-貝爾隻是頓了頓,就徑直走到了市長的辦公桌前麵,“市長先生,你好,我是埃文-貝爾。預約了今天早上九點的會麵。”

眼前這位銀發老人就抬起了頭,露出那張慈祥的麵容,狹長的雙眼、微微內收的鷹鉤鼻,可以看出他作為商人時的精明,但是嘴角的笑容和溝壑分明的皺紋,卻帶著一種特別的親和力。“埃文,很高興見到你。”邁克爾-布隆伯格從位置上站了起來,伸出雙手握住了埃文-貝爾伸出來的右手,“請坐。今天找你來,主要就是為了談談‘自由塔’設計圖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