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是哪兒?
有人會說希臘愛琴海,有人會說意大利米蘭,有人會說印度洋馬爾代夫,當然,法國巴黎必然是這些繁多的答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沒有人會忘了巴黎,因為浪漫就是巴黎最鮮明最深刻的標簽,這是一種融入城市骨架和血液裏的氣質。
對於浪漫細胞遺失在北冰洋的埃文-貝爾來說,也許他對巴黎沒有太多感觸,但他還是不得不承認,這座城市的邂逅總是讓人憧憬。濃鬱的鬱金香,在雕花刻像的古老建築中彌漫,街邊畫像、奏樂的流浪藝術家,用吟遊詩人般的胡渣邋遢像世人訴說著,藝術在血液裏流淌的自由和愜意。從巴黎時裝周上琳琅滿目的服裝,到食物、建築,甚至是生活方式,浪漫都已經成為巴黎這座城市裏最樸素的一個成分。
就算埃文-貝爾不夠浪漫,讀不懂巴黎的美,但他對於盧浮宮的喜愛,也可以說是被浪漫病毒侵襲之後的一個症狀。而埃文-貝爾在蒙馬特爾的流連忘返,則是因為他對於藝術的喜愛了。藝術?本身不就是一件浪漫的事嗎。
蒙馬特爾,可以算是巴黎最具風情的地區之一,也許它不如埃菲爾鐵塔、凱旋門那樣大名鼎鼎,但這裏卻如同紐約的格林威治村一樣,是巴黎這座城市藝術的發源地。蒙馬特爾區是貧窮畫家和詩人們的樂土,譬如梵高、畢加索這樣流芳百世的畫家,都曾經在這裏生活過。但是,“貧窮”二字,也形象地說明了蒙馬特爾的氣質,也是梵高、畢加索們在世時的生活寫照。
為了生計,天色蒙蒙亮時就背著畫家去畫畫賣錢,交房租、吃飯,空著肚子,坐在蒙馬特爾的街頭,等待著如果的人群,能夠停駐腳步,讓他們畫上一幅畫,掙一些錢。梵高、畢加索們生前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隻能在蒙馬特爾求生存。但是在他們離世之後,一副畫作卻可以拍賣出天價,這是對所謂“社會認可”的一種諷刺,也是對梵高、畢加索們的遺憾,還是“藝術”無法避免的修飾詞之一。但是,同時也讓蒙馬特爾成為了藝術的保證。
現在,在蒙馬特爾的街頭畫家們,必然身懷絕技,當代著名的畫家們又很大一部分就是出身於此。街頭這些看上去像是小販式的畫家,或者是畫家式的小販,一幅畫往往能夠換取三百法郎的成交價格,一天下來收入高達一萬法郎,也不是故事之中才會出現的事。
對於巴黎的遊客們來說,到蒙馬特爾留下一副畫像速寫,也可以成為旅途中的一個瞬間。但對於埃文-貝爾來說,他對蒙馬特爾的留戀,卻是因為他對街頭藝術的愛好。街頭藝術,行為表演、畫畫、舞蹈表演都算是其中一種。
乘坐著公車搖搖晃晃地往巴黎北部駛去,在蒙馬特爾高地下車,就可以看到小山包之上的蒙馬特爾了。一級級的台階引著窄小的巷子向高處伸去。小巷很窄,斑駁的灰牆和石階,通向遠處、高處,兩側中世紀的老房子麵對著麵,一間擠著一間連在了一起。這讓埃文-貝爾想起了希臘的蜜月聖地聖托裏尼島,隻是聖托裏尼島完全就是白藍色的世界,而眼前的高地卻是以灰色為底,色彩斑斕的世界。雖然沒有聖托裏尼島的純淨靈動,也沒有威尼斯旁彩色島的顏色鮮豔,卻帶著隻屬於巴黎的氣息,讓人不由驚歎。
站在巷子口,就可以看到蒙馬特爾的獨特了。窗子白漆斑斑的老住宅,門框漆成天藍色的小咖啡店,屋裏全塗成紅色的小酒館,每一處都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個性。大大的玻璃窗投射出夕陽好看的顏色,木框的窗子使空氣都彌漫著淡淡的清香。
不知道是因為燦爛的陽光,還是這裏活潑的空氣,周圍所有事物的顏色一下子都變得清明了起來,窗框湛藍湛藍的就好象天空顏色,很多房子都漆滿了孩子裏世界才會用到的顏色,斑斕繽紛,四周都是各式的商店,掛滿了紅磨坊的舊海報和明信片,色彩豔麗卻不媚俗,大概隻有在這個地方一切才會顯得恰到好處,因為在充滿純真的世界裏,沒有任何一種顏色會顯得過分,反而讓人心情明快。
置身在這樣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裏,耳畔飄過陣陣風琴的聲音,仿佛走在童話裏神奇的城堡裏一樣,讓人心曠神怡。街口擺著三五張小桌子的咖啡館,燭光搖曳,人們喝著咖啡,海闊天空地聊天,討論藝術,也討論人生,小日子顯得不緊不慢,一種隨意的舒適就這樣毫無預警地闖進心裏。
埃文-貝爾還沒有來得及邁開腳步,這個光彩照人的巷子前方,一個身影出現在了眼前,讓埃文-貝爾的腳步不由定在了原地。白色的連衣紡紗裙,嫩黃色的夾克外套,還有一頂可愛的草編大沿帽子,背麵是金燦燦的夕陽,白色的小花,還有孩子們開懷的笑聲,她的腳步在交錯的石頭路上慢行,群擺隨著風兒輕輕搖弋,空氣裏似乎響起了風琴的聲音,清新的氣息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