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新的緋聞(1 / 2)

雷-利奧塔出現了,阿曼達-皮特和約翰-哈克斯結伴出現了,普路特-泰勒-文思和導演詹姆斯-曼高德一起出現了,編劇邁克爾-科尼早早就出現了,夾雜在一堆演員之中,沒有存在感。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和瑞恩-高斯林是同時出現在紅地毯的,這引發了紅地毯上第一次騷亂。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是距離2001年年初的“狂躁症”之後,時隔兩年再次出現在大屏幕之上,自然獲得了大家的關注。離開了電視劇小屏幕之後的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之後,似乎鐵了心要在獨立電影上闖出一番名堂了。無論是“狂躁症”,還是這一次的“致命身份”都是獨立電影,而且聽說他拒絕了諸多大製作電影的邀請,其中傳聞包括去年的年終票房冠軍“蜘蛛俠”。所以,這一次他能夠出現在媒體麵前,自然讓不少記者好奇不已。

瑞恩-高斯林自從“信徒”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進入公眾視野之後,每年都有作品麵世,去年的“數字謀殺案”,票房雖然失利,但是他的表演還是受到了不少好評,不過焦點還是集中在他和桑德拉-布洛克的緋聞身上了。今年一月中旬,瑞恩-高斯林在“利藍的美國”之中飾演了敏感脆弱的少年利藍,描繪了一個心碎孩子眼中的悲傷世界,票房不顯的背後,瑞恩-高斯林的表演卻得到了專業人士們的讚許。威廉-伍德在“娛樂周刊”上提出,瑞恩-高斯林隱約有梅爾-吉布森年輕時的影子,得到了不少回應。

雖然“致命身份”隻不過投資了七百萬,但是看看舞台上的演員陣容,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首映式會如此盛大了。就算埃文-貝爾還沒有出現,舞台上那一群演員就足以讓記者們投注所有的關注力了。

艾略特-卡特雖然個人不喜歡埃文-貝爾,筆下文字也不喜歡埃文-貝爾,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他現在就是靠埃文-貝爾吃飯——靠批評、反對埃文-貝爾吃飯,所以,主角不出現這還是讓他有些煩躁的。舞台上演員的拍照份額都完成之後,艾略特-卡特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提問之上,就算是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瑞恩-高斯林也無法吸引艾略特-卡特的心思。

一回頭,艾略特-卡特就注意到了人群之中的威廉-伍德,兩個人是直接競爭對手,自然是再了解不過了。不過,不同於艾略特-卡特的焦躁,威廉-伍德此時卻很是活躍,他拿著話筒朝舞台上大喊,詢問瑞恩-高斯林今天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一起出現,是不是意味著兩個人成為了朋友。艾略特-卡特知道,威廉-伍德自然不擔心,就算錯過了紅地毯,憑借他和埃文-貝爾私交,拿一篇專訪也不是問題。

身後的人群又往前擁擠了,艾略特-卡特煩躁地皺了皺眉頭。抬起頭,這越來越壯大的人海讓艾略特-卡特也無話可說了。如果說,這是投資過億的商業大片,首映式如此熱鬧還情有可原,畢竟是大公司大製作大宣傳,可是就“致命身份”這部小型獨立電影,卻又如此聲勢,著實讓他有些氣悶。

其實,“致命身份”今天的首映式如此盛大,就算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存心烘托的,也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哥倫比亞影業公司低估了埃文-貝爾如今令人咋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記者們雖然有如此預期,但現場的熱鬧還是想象以上。甚至有記者在猜測,就埃文-貝爾這聲勢,估計“史皇”威爾-史密斯都抵不過。這個想法才一冒頭,記者就自我否定了。威爾-史密斯的名頭,可是依靠多年多部作品累積而來的。而埃文-貝爾?兩年五部電影,兩張專輯,大大小小多個事件……其實這個想法也不是那麼荒謬。

就在這時,艾略特-卡特半蹲的步伐再次因為後麵的擁擠,往前踉蹌了一下,這次他真的怒了。不過他沒有愚蠢到和歌迷理論,而是把怒火都發泄到尚未出場的埃文-貝爾身上,“這該死的埃文早點出現不就沒事了。”

重點在於,埃文-貝爾出現之時,現場的觀眾似乎更加失控了。

艾略特-卡特隻感覺自己像是暴風雨中海麵飄蕩的獨木舟,他完全已經找不到重心了,隻能符合著人群的左右搖擺而抓焦點和焦距,然後心中祈禱,相機的防抖效果能夠應付這個場麵。現場觀眾的失控,似乎就是天然的預警器,艾略特-卡特猜測,埃文-貝爾應該出現了,順著紅地毯往右手邊望去,果然,那個男人出現了。不過,他身邊似乎還有一位女伴,那,那不是娜塔莉-波特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