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保羅-哈吉斯回頭看了埃文-貝爾一眼,此時埃文-貝爾並沒有特別的表示,他隻是很從容地坐在那裏。沒有耀武揚威的張揚,沒有氣勢壓人的強迫,沒有憤憤不平的鬱悶,沒有恨鐵不成鋼的遺憾,他隻是坐在那裏,好像剛才的爭吵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般。
保羅-哈吉斯不由想起了埃文-貝爾說過的話:你是導演,片場就是你最大,你擁有最後的決定權,我不會幹涉你的任何決定。現在的埃文-貝爾也是這樣做的,雖然身為製片,埃文-貝爾做出了他的判斷,並且與自己進行了激烈的爭執,但在以強烈的方式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之後,埃文-貝爾還是選擇了尊重自己,沒有幹涉自己的任何決定。
保羅-哈吉斯不由輕歎了一聲,在氣度上,他還是略遜了埃文-貝爾一籌。保羅-哈吉斯現在的腦袋清晰了,他知道,如果不是埃文-貝爾真的意見強烈,他就不會和自己據理力爭了。而現在,兩個版本拍攝出來之後,保羅-哈吉斯不得不承認,埃文-貝爾是對的。
讓保羅-哈吉斯驚歎的,不是身邊這位少年的才華,也不是他驚人的學習能力,更不是他對導演位置敏銳的把握能力,而是他的那份從容和睿智。“撞車”的劇本能夠到埃文-貝爾手上,保羅-哈吉斯今天才徹徹底底地感覺到了幸運。如果沒有柏林電影節上的相遇,“撞車”這部電影還不知道會拍成什麼樣。也許不會毀了——因為保羅-哈吉斯對自己的劇本有足夠的信心,但絕對不會有現在的質量。
“埃文,用第三視角拍攝吧。”保羅-哈吉斯想通了之後,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在片場大家的麵前說到。他不是不愛麵子,隻是他認為,應該低頭時就不要太過倔強,埃文-貝爾也是為了這部電影好。而現在,埃文-貝爾已經給了他足夠的尊重,他也應該表示自己的誠意。
聽到保羅-哈吉斯的話,埃文-貝爾轉過頭來,露出一個微笑,“我相信你的選擇。”
沒有盛氣淩人的“早就告訴你了”,沒有得意洋洋的“還是我說得對吧”,也沒有如釋重負的“這樣才對嘛”,埃文-貝爾隻是說了一句“我相信你的選擇”,是“你的選擇”,不是“我的意見、我的直覺”。這讓保羅-哈吉斯不由鬆了一口氣,也不由笑了起來。
合作,必然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不是所有劇組都能夠像“狙擊電話亭”那樣,前後十天就完成了所有的拍攝。“撞車”的拍攝進度也十分快,但演員之間的配合、製片與導演之間的溝通,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在磕磕碰碰之中,“撞車”劇組的拍攝昂然前行。桑德拉-布洛克的戲份前後也就兩天完成了所有的拍攝,而劇組拍攝進入第十五天時,拍攝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這個速度著實驚人。
埃文-貝爾身為製片人,他原本是希望跟隨劇組一直到殺青的,但是他個人的工作時間上出了一些衝突,所以他隻能先將自己的戲份拍攝完成,先去忙碌其他事了。
保羅-哈吉斯此時正在拍攝埃文-貝爾飾演的湯姆這條線的最後一場戲,因為埃文-貝爾需要提前離開,這場原定於三天之後拍攝的戲份,提前到了今天來拍攝。
保羅-哈吉斯看著監視器,畫麵對準了埃文-貝爾的臉,放大特寫,昏黃的路燈透過車前玻璃投射下來,在那張俊臉上投射出溫暖的鵝蛋黃光暈。他微微側著臉,有三分之一的臉隱藏在陰影之中,另外三分之二臉上的神情清晰可見。
那雙眼睛印在黃色光線之中有些驚疑不定,還帶著深深的震驚,嘴唇微張,那細微到幾乎看不見的顫抖,泄露著他心底的害怕。隨後,眼底的震驚退散,變成了慌張和恐懼。麵部表情沒有太大的變化,卻隻看到眼角和嘴角輕輕一扯,所有的慌張都讓人心驚。
忽的,瞳孔微微張開來,這細微的變化在並不明亮的光線之中並不明顯,但僅僅是這一個細微的變化,就將整張臉上的驚恐放大到無限。
他慌張地側了側身,可以看出他原本是正坐著開車的,不過副駕駛座似乎出了一些問題,所以他先是驚嚇、然後慌張、接著恐懼,最後直接轉過身來。
那雙俊挺的眉毛往中間堆積,勾勒出讓人心碎的脆弱。眼神底微微的水光在昏黃燈光之下閃爍,那淡淡的水光並不明顯,但卻可以清晰地襯著那雙湛藍色的眼眸,將眸子裏的緊張、害怕、懊惱、後悔完完全全襯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