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 自拆擂台(1 / 2)

如果讓克萊爾-戴斯選擇,他是絕對絕對絕對不會讓“催化劑(The. Catalyst)”和“不顧一切(Us. Against. The. World)”一起發行的!

這種自相殘殺的行為,對單曲銷量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要知道,無論是埃文-貝爾還是林肯公園,他們的單曲在銷量方麵都是有很強競爭力的。可是現在,這兩首歌一起發行,這就成為了直接競爭對手,對於銷量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但埃文-貝爾和林肯公園,兩個人都對此毫不在乎,何況還有埃文-貝爾這個個性十足的人在,克萊爾-戴斯胳膊掰不過大腿,隻能冒險讓兩首歌一起發行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兩首歌的風格迥異,“催化劑”是搖滾,“不顧一切”是流行,隻能祈禱聽眾不會受影響,兩張單曲都一起購買。

對於樂評人來說,兩首單曲一起發行倒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們需要做的,隻是多聽一首歌,多寫一篇樂評而已。更何況,這兩首歌都是十分出色的高質量作品,身為樂評人,能夠欣賞到好音樂,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雖然“不顧一切”早就在“二”這張專輯裏麵世過了,但這次單獨作為單曲發行,還是吸引了諸多樂評人的注意。其中,斯蒂芬妮-帕茉兒對於“不顧一切”這首歌十分推崇,她在現場感受了這首歌帶來的感動。

斯蒂芬妮-帕茉兒在“自轉”上發布的評論認為,“這首歌的完成度上絲毫不遜於‘天光(Iridescent)’、‘頂級(The. A. Team)’等歌曲,而且在情感表達之上,也堪稱完美。”除此之外,斯蒂芬妮-帕茉兒也表示,“不顧一切”這首歌將取代“不要離開(Don’t. Leave. Me)”和“倔強”,成為埃文-貝爾的歌迷最為喜愛的歌。

事實也如此,現在喜歡埃文-貝爾的歌迷都將“不顧一切”定為了他們的主題曲。不僅因為這首歌唱出了積極向上的陽光,更因為這首歌成為了溝通埃文-貝爾與歌迷之間的最佳橋梁。所有人高喊著“我們”,站在埃文-貝爾的身邊,“一起對抗世界”,這種口號著實讓人熱血沸騰。

除此之外,“搖滾”、“紐約時報”等媒體也都認為,“不顧一切”成為了“二”這張專輯之中的又一發現。雖然之前大家聽過整張專輯,都一致認為專輯裏的十首歌都可以說是高質量的經典之作,放到任何一張專輯裏都擁有主打曲的水準。但是在“天光”的耀眼光芒之下,再加上“二”發行當時可以討論的話題著實太多,所以“不顧一切”還是被低估了。這一次,作為單曲發行之後,樂評人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十六家媒體為“不顧一切”打了九分的高分,雖然不及“天光”、“頂級”的平均分,但依舊是經典級別的歌曲。

“不顧一切”引起媒體的注意力,最主要還是因為這首歌引發了歌迷之間的共鳴,也成為了埃文-貝爾當晚特別舞台最好的注解。所以,對於這首歌本身的關注倒不算多,更多是集中在“千人集體落淚”這樣的感人場麵上。

專業樂評人們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催化劑”之上,一來這是全新麵世的一首歌,二來這是兩位經典搖滾樂手的合作。

亞當-羅伊為“滾石”撰寫的評論之中寫到,“埃文-貝爾和林肯公園的二次合作,依舊碰撞出讓人驚豔的火花。正如歌名一般,旋律之中蘊含的點點火星,通過兩位歌手的嗓音,沿著耳朵進入我們的大腦,而後在我們的腦海之中釋放出無窮的能量,讓人如癡如醉。”

另外,亞當-羅伊也對“催化劑”這首歌反應的立場表示了讚同,“埃文-貝爾和林肯公園的音樂都是如此,他們可以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在一個個樂符之下,悄然打動心動。這首歌之中對於槍支、彈藥、戰爭所代表的罪惡的斥責,被烈日千陽徹底點燃焚燒。一句‘讓我升華,放我自由’,成功地讓所有人內心的負麵情緒都徹底爆發了出來。”

最後,亞當-羅伊以一句“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最強勢的兩位歌手的合作,迸發出驚人的化學效應,讓人拍手叫好。”結束了他的評論。顯然,對於“催化劑”這首歌,亞當-羅伊也十分喜歡。

另外,亞當-羅伊還在他的專欄裏評述了一些現象,“從‘隻是一個夢’開始到現在出現在我們麵前的‘不顧一切’、‘催化劑’,埃文-貝爾驚人的音樂才華屢屢讓人驚歎,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堅持自己個性的情況下,總是能夠從各個角度切入生活,引發共鳴,並且創造銷量奇跡。這才是真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