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盜”的首映結束了,但是這部電影掀起的風暴,或者說傑克-斯派洛船長掀起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邋遢齷齪、神經兮兮、出爾反爾、忘恩負義、順手牽羊、過河拆橋、臭名昭著、仇家遍地、狡猾奸詐、貪生怕死……在我二十八年的人生中,從來沒有能夠一次性從腦子裏找出那麼多負麵詞彙來形容一位電影中的角色,而且還是男主角!我也從來沒有想到過一個如此自我矛盾、行為顛倒的浪子流氓能夠當上一艘海盜船的船長!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位傑克-斯派洛船長在電影中就是個壞人,他雖然渴望成功,卻又貪生怕死;他雖然見風使舵,卻又重情重義;他雖然離經叛道,卻又魅力無窮;身經百戰的他永遠善良搞怪積極樂觀。
優點和缺點一目了然,長處和短板清晰可見,埃文-貝爾對這個角色所進行的全麵性演繹,將傑克-斯派洛船長塑造成了一位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經典角色。濃重的煙熏妝、眼花繚亂的飾品、可笑的蘭花指、扭扭捏捏的貓步……這位傑克-斯派洛船長就好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搖滾巨星,但他的個人魅力卻輕而易舉征服了所有觀眾的心,沒有人能夠拒絕這個堪稱妖孽的船長。
英俊的威爾-特納、美麗的伊莉莎白-斯旺、凶殘的巴博薩船長,一眾配角固然表現出色,可惜在傑克-斯派洛船長的威嚴之下,一切都成為泡影。‘加勒比海盜’之中唯一的看點,就是這位手撚蘭花指、腳踩小貓步的癲狂男子:傑克-斯派洛船長!
埃文-貝爾,他的魅力就猶如地獄盛開的罌粟花,讓人欲罷不能!”
尼爾-達西在“紐約時報”上的影評,幾乎將所有的讚譽之聲都送給了傑克-斯派洛船長這個角色,而對於埃文-貝爾的表演更是拍手叫好,他就差直接扯大旗為埃文-貝爾呐喊助威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電影評論”上,克裏斯-範朋克用了一個“瞠目結舌”來表達自己的驚訝。
“埃文已經在幾部電影之中證明了他的演技才華,一座奧斯卡小金人更是最高嘉獎。但這一次,埃文-貝爾對傑克-斯派洛船長這個角色打破常規、打破桎梏、打破思想的演繹,還是讓人目瞪口呆,不由起立鼓掌,為埃文送上至高的讚譽。
埃文的出色,打破了原有劇本的平衡,三角關係變成了個人秀。而埃文-貝爾依靠個人的三分之一戲份,成功拯救了海盜電影,他僅僅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讓半個世紀以來幾乎銷聲匿跡的海盜電影再次綻放出萬丈光芒!
傑克-斯派洛船長以一個痞子的形象出場。動作充滿戲劇性,言語間盡顯幽默,那一句‘請叫我傑克船長!’讓人記憶深刻,他的存在是對上流貴族的挑釁。他是黑珍珠號的船長。他用他殘缺的羅盤在茫茫大海中飄蕩。
他不是英雄,因為他遇到危險就會落荒而逃。他要的不隻是統治一艘船,而是整個海洋。他被出賣,被扔到孤島,他躺在沙灘上跟酒神跳舞對飲,一醉方休。他絕處逢生,頂著一張破帆走出荒島。他步步為營,憑著一槍一帽一羅盤一瓶酒,和精明的頭腦贏回他失去的東西。他的血液裏流著瘋狂的血液。
他是一個海盜,更是一個瘋子。
自由是傑克-斯派洛流淌在血液裏的信仰,海盜的原則隻是他借來生存的道具,但他卻被海盜的原則發揮到了極致——那就是,打破原則!
十六世紀末,德-朗克爾認為,有一批人的邪惡傾向來自大海;航海的冒險生活,聽憑星象的指引,世代擁專的秘密,對女人的疏遠。正是浩瀚、狂暴的大海的形象,使人喪失了對上帝的信仰和對家園的眷戀。人落入了惡魔之手:撒旦的詭計海洋。
但對於傑克-斯派洛船長來說,與其說他落入撒旦的詭計,不如說,他與魔鬼撒旦談判成功,又與酒神狄奧尼索斯舉杯對飲。
傑克-斯派洛船長的經曆就是我們血液裏靈魂裏渴求的生活。他活在彼岸。那些沒有勇氣打破規則的人、沒有能力獨自出航的人,毫無疑問,都會為傑克-斯派洛而傾倒,隻因為他為了自由,足夠瘋狂。與其說傑克-斯派洛是個瘋子,不如說我們是未來的瘋子。瘋癲從來都是伴隨著文明而產生。瘋癲不過就是蛻化成野獸。好歹野獸是能遵循自己的原欲,而我們卻一直在壓抑著自己的欲望,我們太理性,我們即使醉了,也是清醒。理性可以讓這個世界有序,但理性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嗎?我們錯誤的以為‘理性高於感性’,卻忘了理性最終隻有回歸到感性才有意義。我們隻有去感受了,去傾聽了,去觸摸了,我們能產生衝動了,我們才像是一個活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