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焦點錯位(1 / 2)

“該死的,又是埃文-貝爾。”休-格蘭特將桌子上的“紐約時報”憤怒地撕成了兩半,然後狠狠地砸在了桌麵上,報紙散落了到處都是。“埃文-貝爾,埃文-貝爾,到處都是埃文-貝爾,這些人有完沒完,埃文-貝爾的鏡頭前後加起來都沒有一分鍾,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談論他!”

大衛-卡特安靜地站在旁邊,一聲不吭。雖然大衛-卡特想去糾正休-格蘭特,“其實埃文-貝爾出現的鏡頭前後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分鍾,”但他沒有開口,他不想像前任經紀人一樣,和休-格蘭特狠狠打了一架之後,被辭退了。

大衛-卡特瞄了桌麵上的“紐約時報”一眼,影片中埃文-貝爾拿著紙卡告白的照片被撕成了兩半,埃文-貝爾那張英俊的臉蛋被蹂躪做了一團。大衛-卡特盡早剛看了這份報紙,上麵配的圖片是埃文-貝爾拿著那張“你在我眼中是完美的(To. Me. You. Are. Perfect)”的卡片,臉上帶著略顯羞澀的笑容,旁邊的標題是“埃文-貝爾虜獲全世界女人的歡心”。

這已經是今天他看到的第八份雜誌報刊了,準確來說,是第八個將“真愛至上”的重點放在埃文-貝爾身上的報道。自從“紐約客”第一個將報道的焦點放在埃文-貝爾身上之後,幾乎所有人都把“真愛至上”濃縮到了埃文-貝爾飾演的馬克身上。事實上,電影上映之後,埃文-貝爾受到關注是可以預料的事,但是在十個故事之中,戲份可以說相對來說比較少的馬克支線,如今卻獲得了無法估計的關注。

“紐約客”的那篇報道頗有些詩意。

帥氣的他與他是最好的朋友,可是他竟然愛上了朋友的妻子。因為內心備受煎熬,他蓄意躲避,致使她以為他不喜歡自己。在朋友的婚禮上,他負責攝像。數日後,新娘來索要袋子,誰知播放出的鏡頭裏,轉身的、微笑的、凝視的、輕舞的……全部都是新娘的美麗麵孔。

在新娘震驚的表情裏,他倉惶離去,在街頭輾轉迂回,內心交戰,那首“在我身邊(Here. With. Me)”多麼哀傷,就好像秋天裏落下的紅葉,悵然孤寂。

聖誕來臨,聖誕的神聖含義“一定要與最愛的人在一起,一定要說真心話”讓他敲開了朋友的家門,假借唱頌歌之名,把想說的話都寫在紙卡上,麵對朋友的妻子,也是自己的摯愛,一張張地打開。無聲地,一字一句說給她聽。說完就走,她追出來,吻了他。他安慰自己:這就足夠了。

這是整部片子裏最溫暖的細節。看著,就會有眼淚掉下來,不是因為難過,而是落淚的時候,卻又忍不住微笑的表情,也許,隻是因為這樣一份釋然。

“紐約客”在“真愛至上”這樣一部群戲電影之中,將埃文-貝爾的片段奉為經典。

對於“紐約客”的觀點,不僅是埃文-貝爾的影迷,還有無數的觀眾都認為十分有道理。無論是那段錄像帶被意外發現時的動人,還是家門口的紙卡告白,都浪漫得讓人心碎。

隨後,網絡上關於紙卡告白的解析頓時沸沸揚揚,“你在我眼中是完美的。盡管無濟於事,但我會愛下去”這兩句話,成為了愛情告白的最佳詞句。而當茱莉亞給了馬克一個吻之後,馬克的那句“足夠了,現在足夠了”,更是讓無數少女心碎。就因為這種強烈的“我愛你”,但與你無關的情感。的確,我愛你,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我告訴了你,然後我走開,因為我知道你還有屬於你的生活。這種愛太美好了,好在現實,好在豁達,好在不可複製。

馬克和茱莉亞的戲份前後也就隻有三場,加起來不超過八分鍾,這對於一部一百二十分鍾的電影來說,說是客串也不會有人反對。但重點在於,這八分鍾裏麵所表達的內容卻足以表達一種深刻而動人的愛情態度。

撇開埃文-貝爾來說,在這段注定無法實現的感情之中,馬克的舉動無疑是每一個女人夢寐以求的童話,一個默默地愛著自己的男人,一段不求回報甚至不求回應的感情,一次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表白。對於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那句“你在我眼中是完美的”,都沒有任何抵抗力,就好像海嘯一般,瞬間將她們吞沒,沒有遲疑的瞬間刹那之間被覆蓋。

而當馬克的飾演者是埃文-貝爾時,這個帥氣的男人,這個紅遍全球的男人,這個讓全世界少女為之瘋狂的男人,原本因為“加勒比海盜”就有無數女人將埃文-貝爾當做了夢中情人,這一次,通過“真愛至上”,埃文-貝爾憑借一台攝像機一疊紙卡成功地贏得了所有女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