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對於“三”這張專輯的評論是,“埃文-貝爾將獨立、個性、詭異、小眾等元素整合起來,讓所謂的主流、商業音樂變得一文不值。”評論之中認為,埃文-貝爾有力地對今年格萊美頒獎典禮的保守做出了回擊。
當格萊美向商業音樂妥協的時候,埃文-貝爾的“三”依舊散發著非主流的個性氣息,而且他也證明了,商業不是最重要的,音樂本身才是至始至終最重要的。
隻有流行沒有音樂。這是今年媒體對於第四十六屆格萊美的普遍評論,現在埃文-貝爾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格萊美、告訴了各大唱片公司、告訴了所有人,隻有音樂!在音樂世界裏,隻有音樂!撇開一切的商業、主流、流行要素,將注意力專注在音樂本身,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埃文-貝爾,一手個性十足、肆意張揚,一手百萬銷量、唾手可得。
不過從媒體總體的評分來看,還是可以感受到埃文-貝爾融入強烈個性的這張專輯,還是受到了一些挑戰。七十三家媒體的綜合評分中,“三”拿下了八點三分,這個成績十分驚人,不過距離“二”當時八點七分不可思議的分數,就可以看出埃文-貝爾個性的影響了。
比如說“花樣年華(We. Are. Young)”、“舊愛已死(Your. Ex-Lover. Is. Dead)”這樣個性洋溢的歌曲,難免就會讓媒體的評價略微保守一些。即使對於“三”整體的讚揚聲絲毫不遜於“二”,但是在評分時專業媒體們還是保守了一把。
上一次在對“二”的評論中保持冷靜的“音樂之聲”就再次充當了降溫的角色,其評論說到,“埃文-貝爾的個性讓無數人又愛又恨,融入音樂之後也是如此,愛的人會為之發狂,恨的人會不屑一顧。現在看來,入行第四個年頭的埃文-貝爾,他的個性依舊繼續張揚。這對於他的音樂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又聽到了‘三’這張絲毫不遜於‘二’的專輯;但對於媒體來說就不是好事了。”
不管如何,媒體總體來說的讚揚聲還是不絕於口,而“三”也成為了2004年以來媒體得分最高的專輯,比起依靠一首“耶!”打天下的“愛的告白”,埃文-貝爾輕鬆就將亞瑟小子壓下了一頭。
而在銷量排行榜上,“三”和“花樣年華”也依舊展現出了令人羨慕的強大拉動能力,以摧枯拉朽之勢在整個暑假的音樂市場橫衝直撞,讓索尼貝塔斯曼唱片、環球音樂、百代唱片等大公司都大感頭疼。
“三”發行之後第二周,再次拿下八十萬張的銷量,雖然比起第一周的爆發,銷量跌幅驟然下降百分之五十,但如此單周成績,依舊輕鬆秒殺所有競爭對手,再次蟬聯公告牌專輯的冠軍寶座。這個第二周成績也使得“三”成為了二十一世紀以來第二周銷量最高的專輯,要知道,八十萬張的數字對於大多數歌手來說,即使是專輯銷量最漂亮的一周也是很難企及的。而今年創造了無數佳績的亞瑟小子,專輯發行之後第二周的銷量僅僅才四十萬而已,如此一對比就越發顯得“三”在銷量上巨大的能量。
“三”在第二周銷量上彰顯出的氣勢,對於亞瑟小子、仙妮亞-唐恩憂鬱心境等一眾競爭對手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因為他們的銷量都不同程度再次下滑,差距越發明顯起來。更重要的是,在“三”的帶動之下,埃文-貝爾2001年發行的“一”和2002年發行的“二”都再次進榜,前者成功地排在了八十九位,而後者則一舉闖進前十名,反彈能力著實太過驚人。
於是,埃文-貝爾成為了十年來第一位能夠同時有兩張專輯進入前十的歌手,也是二十年來第一位三張專輯同時進入公告牌專輯榜前一百名的歌手。特別是“二”這張專輯,在專輯排行榜上的耐久能力十分驚人,目前已經在公告牌的前三十名內停留超過九十周,雖然比起上個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專輯在前十名之內排名超過六十周的專輯們來說,這個成績算不上驚世駭俗,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專輯市場普遍萎縮的情況下,依舊有如此耐久力,就讓人感歎了。
特別是“二”現在單周的銷量不僅遠遠超過憂鬱心境,也超過了仙妮亞-唐恩的精選集,這讓環球音樂的臉色怎麼也好不起來。
在“三”這張專輯進入發行第三周之後,銷量的爆發能力終於有所回落,第三周的四十萬,第四周的三十萬……顯然最強勁的搶購狂潮已經過去,歌迷的購買開始趨於冷靜,但即使如此,整個七月份,“三”都牢牢把持住公告牌專輯排行榜的冠軍位置,沒有任何人能夠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