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三大問題(1 / 2)

同性戀是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很久以來它一直承載與個人層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它逐漸侵入社會公共視野,從而與傳統展開了激烈碰撞。在北歐的各個國家中,它是以平和寬容的方式解決了問題,但是在美國,它和墮.胎、種族問題一樣,並列為美國最頭疼的三大問題。而且,稍不留神,就會把政治、宗教、法律牽扯在一起,從而刺痛美國的每個神經末梢。

同樣,這三大問題拍攝成為電影時,也總是會刺痛好萊塢“脆弱的玻璃心”。墮胎問題幾乎就是一個絕對禁忌,沒有任何一位製片人願意觸碰;種族問題倒是好萊塢最為喜聞樂見的題材,但總體方向卻是有著不可動搖的潛規則,絕對不能是種族歧視!至於同性戀,非主流一詞就直接將這個題材的作品打入了冷宮。

對於製片廠商來說,三大問題拍攝成為電影之後,首先意味著票房的艱難,其次意味著媒體的刁難,最後意味著學院派的無視。奧斯卡和金球獎從來都不待見同性戀,目前同性戀題材電影在奧斯卡上最大的勝利,就是1993年的“費城故事”,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罹患艾滋病同性戀律師,成功為湯姆-漢克斯贏下了奧斯卡影帝小金人,除此之外,諸多的同性戀影片即使再叫好再叫座,都依舊無法進入學院派的法眼。

那麼,對於演員來說,三大問題也勢必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的巨大挑戰。扮演同性戀角色在好萊塢也絕對是一份危險的工作,按照圈內人的說法,它簡直是一個“職業毒藥”。對於一個年輕的演員來講,如果他以後想在愛情片和英雄等類型片中發展,那他絕對不能去扮演一個同性戀角色。

雖然說,好萊塢有兩條鐵律:同性戀演員要麼沉默,要麼靠邊;就算有同性戀電影開拍了,也必須由異性戀來拍攝,但是在這兩條鐵律之前還有一個絕對真理:不要出演同性戀角色,否則這就意味著前途一片黯淡。

當然,對於違反這條規則的演員命運如何,記者們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查理-艾倫、米切爾-安德遜、羅伯特-甘特、蘭迪-哈裏森、彼得-佩奇……他們演技高超,都曾經是備受矚目的新星,但是這些名字都已經沒有任何代表意義了,因為他們都已經被主流電影放逐,隻能在獨立電影或者電視劇中去尋求發展了,甚至在這些領域裏他們也過得十分艱辛。

那麼這一次,傑克-吉倫哈爾要出演同性戀電影了,好萊塢一片嘩然,這絕對是他演員生涯的重大轉折;而隨後,埃文-貝爾也確定要出演同性戀電影了,整個美國一片震驚!

眾所周知,埃文-貝爾一直就是一名遊走在商業和獨立之間的演員,雖然他拍攝了“加勒比海盜”、“機械公敵”這樣的商業大片,但更多時候,他是出演“死亡幻覺”、“改編劇本”這樣讓人跌破眼鏡的個性演員。而且不久之前,埃文-貝爾還在導演的位置上,拍攝了“神秘肌膚”這樣個性洋溢的電影,不過“神秘肌膚”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同性戀電影,隻是涉及到了同性戀元素罷了,更多還是把目光放在了成長上。所以,即使是個性如埃文-貝爾,他出演同性戀電影也無法讓主流接受這個結果。

克裏斯-範朋克就在“電影評論”上表示,“這是埃文-貝爾有史以來最愚蠢的決定,這必將對他那些十幾歲的女影迷們造成巨大的打擊,甚至讓學院派對他產生厭惡排斥,還有主流媒體的遠離,當所有周遭一切開始疏遠他時,也就是他被迫結束演員生涯的時刻。”

克裏斯-範朋克的觀點也代表了主流媒體的態度,大家普遍認為就算是像埃文-貝爾這樣個性洋溢的演員,就算埃文-貝爾曾經挑戰過傑克-斯派洛船長這樣出格的角色,但同性戀依舊是一個禁忌領域,沒有任何一名演員能夠在這個問題上擺脫主流媒體的偏見。

就連埃文-貝爾的支持者克裏斯-範朋克都如此認為,那麼其他媒體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就越發嚴峻起來。

“首映”雜誌的艾略特-卡特就顯得有些幸災樂禍,“埃文-貝爾還以為自己的個性特色不夠鮮明,他迫不及待地挑戰一個讓他身敗名裂的同性戀角色,希望再次創作傑克-斯派洛船長式的輝煌,但好萊塢會告訴他:你還不夠資格!”

同樣,“世界新聞報”的評論也沒有筆下留情,“埃文似乎已經被接連的好成績衝昏了頭腦,他自以為可以挑戰長久以來的潛規則,但事實上,他隻是透露了自己由個性張揚演變成為自大自傲的‘進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