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悲催實習(1 / 2)

伊登-哈德遜在前麵走著,埃文-貝爾右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就閉著眼睛往前走,看那樣子怎麼都像是趕僵屍一般。伊登-哈德遜知道埃文-貝爾實在是太累了,昨天晚上狠狠睡了十個小時,也沒有緩過神來。

以前在讀書的時候,埃文-貝爾就經常這樣,當時有一門課是早晨九點的。埃文-貝爾大清早起來,就經常這樣扶著伊登-哈德遜的肩膀去上課,不過兩個人的教學樓不是同一棟,所以往往到分叉口的時候,埃文-貝爾就會一個人像遊魂一樣飄去上課的教室。一直到教授進教室之後,埃文-貝爾才會真正地清醒過來。

倒不是說埃文-貝爾起不來,畢竟以前幹洗店再辛苦的日子也經曆過,隻是埃文-貝爾喜歡抓緊這最後一點點縫隙的時間,似乎多閉目養神一會都是好的。所以,伊登-哈德遜早已經習以為常了。看著埃文-貝爾走上車,然後拉好安全帶繼續靠在窗戶邊上睡,伊登-哈德遜自己走到駕駛座上,發動汽車,然後開車前往今天的攝影棚。

此時紐約的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來,紐約的十月已經開始有些涼颼颼的,特別是藏藍色的天空之下,鋼筋水泥透出的森冷總是讓城市顯得更加陰寒,這種普遍的冷色調將紐約這個萬花筒染上了一層陰鬱的藍色。

工作日早晨的紐約總是讓人崩潰,堵塞的交通足以讓人崩潰,所以市政府一直都在鼓勵市民利用大眾交通出行。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就是地鐵的忠實擁護者。埃文-貝爾早期在趕行程的時候,也都是利用地鐵往來。隻是今天的行程有點特殊,整個後車廂都被塞滿了埃文-貝爾今天要穿的衣服——雖然今天是為“時尚”拍攝封麵照,但服裝也依舊是全部采用“十一”品牌的最新設計,這也符合安娜-溫圖爾的構想。所以,單單依靠埃文-貝爾和伊登-哈德遜兩個人,抱著一大堆衣服去擠地鐵,這並不現實,伊登-哈德遜也隻好加入汽車的洪流裏,蝸牛前行。

雖然都說大自然的朝陽是一副美不勝收的圖畫,其實靜靜觀看城市拂曉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看著黃色的出租車在街道上匆忙行駛,路人們一抬手就有出租車停下,而路邊的行人必須動作敏捷才能搶到出租車,在紐約,出租車可沒有先來後到這一回事,誰先上了車才算數,所以路邊為了一輛出租車破口大罵的場景絕對是早晨一緊;地鐵口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城市人神色木然地行走著,摩肩接踵的繁忙景象一點點將沉睡的紐約喚醒;在初升晨曦的照耀下,路邊的街頭藝人才剛剛抵達現場,一切都處於準備中的舞台別有一番滋味,如果有幸看到裝扮成自由女神像的人從地鐵口或者商場更衣室走出來的場景,就更是一個奇景了;當然,更不能錯過的是那些活力十足的年輕人,踩著滑板、背著書包在人群之中穿梭的景象,這讓略顯呆板冷漠的鋼筋森林多了一絲青春。

空曠的街道被人群充斥,寂靜的地鐵站被喧鬧占領,冰冷的大廈被陽光點亮……不同於大自然的日出,城市一覺醒來的過程也別具特色。生活其實處處都是美景,隻要靜下心來搜尋,總是能夠在視線所及之處看到值得銘記的畫麵。

呼吸著紐約十月清晨略顯清冷的空氣,帶著一點喧鬧一點幹燥,駕駛座前麵的咖啡香讓所有的繁忙都靜止下來。伊登-哈德遜總是很享受這樣的時刻,不同於深夜時帶著五光十色繁華的寂靜,清晨的安靜帶著一股朝氣,讓人總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尋找到希望的痕跡。

拍了拍副駕駛座上的埃文-貝爾,敏感的埃文-貝爾立刻就醒了過來,他大大地伸了一個懶腰,隨意看了窗外一眼,就知道還有一條街區就要抵達目的地了。看看時間,今天在路上足足花了四十分鍾,他的補眠也睡得很安穩,隻感覺充電徹底完成一般。

車子才剛剛駛進街區,距離攝影棚還有超過兩百碼的距離,就可以看到站在門口的一群人,顯然他們是正在等待埃文-貝爾的到來。看到徐徐開過來的車時,這群人都往裏麵靠了一些,讓出一個停車位來。待車子停好之後,工作人員就站成了一排,伊登-哈德遜搖下車窗說到,“衣服在後座,你們抱進去吧。”

在埃文-貝爾剛剛出道的時候,前來雜誌拍照,衣服、鞋子什麼的都是自己提。現在即使是為“時尚”如此大牌的雜誌拍照,所有準備工作也都是由雜誌安排人員來進行,埃文-貝爾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