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偶像力量(1 / 2)

其實很多人無法理解所謂的“偶像”,看到一群青少年為了一個歌手、一個演員、一個模特而如癡如醉,瘋狂地尖叫呐喊還不算,還喪失理智地一般將自己奉獻上去,隻為了能夠看到偶像一眼,隻為了能夠讓偶像看自己一眼,就算是當場死去也心滿意足了。

這種現象對於大部分來說都是無法理解的,因為不管是歌手、演員還是模特、導演,其實他們也是人,普通人,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沒有什麼特別的,隻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剛好是在鎂光燈之下而已,而藝人,隻是他們的一份職業。就好像會計在算賬方麵也能夠成為個中翹楚一般,但卻很少人把頂尖會計作為自己的偶像。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偶像情結是很難理解的。

但事實上,這並沒有多麼複雜。各行各業都有其頂尖的人物,在藝人這個職業上也有自己的頂尖人物。而隻要能夠在一個行當裏拿出自己的實力,征服整個行當裏的其他人,那麼他就有資格成為“偶像”。簡單來說,就好像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是信息技術行業的偶像;梅蘭芳是戲曲屆的偶像;莎士比亞、巴爾紮克是小說界的偶像;貝聿銘是設計界的偶像……所以,頂尖的演員、歌手、模特、導演也可以看成是藝人這份職業中的頂尖人物,他們成為偶像也並不稀奇。

隻不過,藝人這份職業本來就是生活在鎂光燈之下,所以他們身上的偶像光環就被放大了。而且,藝人的特殊性就在於:實力是籌碼之一,但同時外貌也是籌碼之一,於是,這個“偶像”是否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就有待商榷了。

所以,對於藝人的崇拜心理,有的人認可,有的人不排斥但不與之為伍,有的人則嗤之以鼻。但是,無論是什麼態度,所有人都不能否認的是,偶像的力量就是一種榜樣的力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往往能夠對追隨者們產生無法估計的正麵影響。

埃文-貝爾是歌手,是演員,是導演,是創作者,是建築設計師,是心理學研究者……而且,他在各個領域都還做的不錯,其中歌手和演員的身份也為他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驚人的支持率。那麼,埃文-貝爾算是偶像嗎?雖然他不承認,但他的確是許多人的偶像。他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為獨立音樂人、獨立電影人帶來鼓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為普通人帶來心靈上的安慰,他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許多青少年模仿的對象:時尚品味、生活習慣、人生態度……

就好像這一次的陽光旅程一般,埃文-貝爾為所有唱片公司展示了另外一種宣傳手段: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昂貴的費用,沒有前呼後擁的團隊,沒有繁瑣的計劃,沒有行程時間的控製……一切都是如此隨意,就好像無數獨立音樂人一樣,背上樂器提起行囊,然後帶著自己的音樂,在公路上馳騁。

其實,這種方式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就是這樣一直打拚過來的,傑森-瑪耶茲現在也依舊在堅持著流浪吟遊詩人的演唱生活,因為他覺得這是他最自在的表演方式,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歌迷,可以感受到更真實的反應,可以領略到更深刻的生活。

但是作為一名人氣頂尖的歌手,願意拋棄下眾人的包圍、鎂光燈的鎖定、歡呼聲的環繞,加入這種快閃式的街頭演出,卻需要足夠的勇氣。因為唱片公司會擔心宣傳效果不夠好,如果現場就隻有二三十個人到場,那又該怎麼辦?事實上,不需要怎麼辦,就算隻有一名觀眾,盡情享受表演,這就足夠了,這才是表演的真諦。

埃文-貝爾帶著“嘿,生命女孩(Hey, Soul. Sister)”從美國東岸的紐約開始,一路風風火火地公路旅行橫跨美國,將這首清新雀躍的單曲風潮刮到了美國西岸的洛杉磯,這種流浪式的宣傳卻把埃文-貝爾身上向往自由的光芒放大到無限。偶像的力量就在這時候爆發了出來。

“嘿,生命女孩”作為專輯“三”的第五張單曲,銷量上取得佳績隻能說是偶像力量的附屬產品,真正影響年輕人的是埃文-貝爾這種對音樂熱愛的態度。全美國因此誕生了多少獨立樂隊;又有多少獨立音樂人受到了埃文-貝爾的鼓舞,加入了這種公路旅行式的宣傳;還有多少人因此愛上了音樂,愛上了旋律之間傳遞的真實情感;更有都多少人受到了歌曲的鼓舞感染,對自己心愛之人告白……這種偶像的力量,以一種肉眼所看不見的方式,在美國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蔓延開來,在美國近七千萬青少年群體中波及了開來。這才是埃文-貝爾作為一個偶像,所帶來的最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