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因為如果單純看到大衛-蕭爾,他就是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還有一點害羞,一頭黑白相間的頭發讓人猜測不出他的年齡,略帶嬰兒肥的臉龐顯得有點書生氣,還有點娃娃臉,如果再搭配上他並不張揚的表情,第一印象就會讓人想起劍橋大學裏文學係知識淵博的教授。
其實今年大衛-蕭爾已經四十五歲了,他灰白的頭發倒像是年紀更大一些,不過那張娃娃臉卻又混淆視聽,讓人無法做出準備判斷。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略顯羞澀的書生型編劇,居然是創作出豪斯醫生這樣一個張狂、頹廢、刁鑽角色的人,畢竟,要把豪斯醫生的形象與大衛-蕭爾聯係在一起,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於現在拍攝正在進行,埃文-貝爾和尚恩-梅耶爾兩個人都遠遠地站在後麵,並沒有打擾拍攝的打算。埃文-貝爾的視線卻是在大衛-蕭爾和格雷戈-豪斯醫生的扮演者休-勞瑞之間來回掃視,滿臉都是興趣盎然的研究。
其實埃文-貝爾是知道的,雖然大部分編劇在創作劇本、角色的時候,都會習慣於參考自己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都說“戲劇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就算是科幻類型的電影,也是由人們對未來、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才產生的奇思妙想。但是,也有編劇總是想把內心的渴望通過手中的筆來變成現實,實現自己的夢想,比如說英雄漫畫就是這樣誕生的,因為畫家們總是希望將自己腦海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通過一支筆描繪出來,講述一個個不可思議的故事。何止是編劇、漫畫家,觀眾也是如此,大家都會習慣在每一部作品裏搜尋自己生活的片段或者夢想的蛛絲馬跡。
就拿埃文-貝爾自己來說,他這一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瀟灑,就是因為他上一輩子一直都勤勤懇懇,都是在為了別人而活,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所以,獲得第二次機會之後,埃文-貝爾總是盡情做著自己曾經想做、卻一直不敢做的事,夢想能夠成真,埃文-貝爾在之前是不知道的,但至少能夠為了實現夢想而去拚搏而去努力,生活才會有意義。所以,埃文-貝爾這才走到了今天。
那麼大衛-蕭爾是否也是如此呢?他對於生活現狀——也許就是娛樂圈編劇行業的現狀,有著許多不滿,但是社會的現實、個性的束縛,讓大衛-蕭爾沒有辦法反抗。於是,他創作出了格雷戈-豪斯醫生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不信任;這個角色對權威不屑一顧,也絲毫不畏懼;同時,這個角色還才華橫溢,擁有著足以讓所有人都側目的能力。也許,格雷戈-豪斯醫生就是大衛-蕭爾內心對自己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樣一個人。
如果回想一下大衛-蕭爾的編劇生涯,其實就越發現,埃文-貝爾的這種想法是有來源的。大衛-蕭爾曾經為“律師本色”、“家庭法”等電視劇擔任過編劇,劇集的質量都受到了肯定,但是他的編劇之路卻沒有得到任何改善。也就是說,實力得到認可,卻始終沒有一個屬於他的舞台。
這種情況在好萊塢其實再正常不過了,有樣貌有才華有能力,甚至有機會,卻始終沒有能夠紅起來,因為就缺少了那麼一點點運氣。就比如說“魔戒”係列,其實小說之中的絕對主角是霍比特人,是人類的領袖阿拉貢,精靈王子萊格拉斯也是一個重要角色,但萬萬沒有到主角的地位,可是電影上映之後,大紅大紫的偏偏就是萊格拉斯的扮演者奧蘭多-布魯姆,隻能說,運氣在娛樂圈這一行,的確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大衛-蕭爾有實力,卻一直被埋沒,這隻能說是“運氣”一直都不來。好不容易,大衛-蕭爾創作出了“豪斯醫生”,劇本之中難免會參雜他內心的諸多想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豪斯醫生”這部劇也更加富有意思了。因為埃文-貝爾知道,其實格雷戈-豪斯醫生算是一個自虐型的人,他總是走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那麼,大衛-蕭爾呢?他內心是不是也走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
一個儒生模樣的娃娃臉,內心卻有著要自我毀滅的黑暗麵,這種自我矛盾、反差什麼的,伊登-哈德遜估計會十分有興趣。埃文-貝爾一個人在琢磨著,想著一會和大衛-蕭爾直接對話的時候不知道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當然,還有休-勞瑞,這位演員埃文-貝爾也很是喜歡,他的演技十分出色,將豪斯醫生這個角色的精髓完全都表現了出來,完全可以說,休-勞瑞就是豪斯醫生。但可惜的是,休-勞瑞多次獲得了艾美獎的提名,也拿過金球獎電視劇部門的最佳男主角獎,卻始終與電視劇界最高獎項艾美獎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