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新鮮了,早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其官方場刊就提到過,“述一個這樣社會弱勢、邊緣族群的故事,換做任何一位導演,都免不了來兩句髒話、配上一些恐怖的造型和低劣粗俗的動作,甚至是赤果露骨的畫麵來製造話題,以求盡量符合人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然後,在麵對這樣一個同誌、孌.童、單親、貧窮、疾病、暴力的議題時,沒有憤怒、沒有責備、沒有鄙夷、沒有窺視,電影的鏡頭就像是雲端之上的第三視角,清淡了然地看著這一段成長的痛苦和掙紮,不帶任何色彩、批判角度地去理解、包容、安慰,反而更加深入人心。”
事實也就是如此,這樣一個敏感的題材,經過埃文-貝爾的處理,不再尖銳,也沒有宗教團隊所描述的可怕,反而帶著一種獨特的芬芳,講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
雖然有宗教團隊的抗議聲音在,這使得“神秘肌膚”身上的爭議被無窮放大了,但是加諸在這部作品上的讚美聲音也還是不容忽視的。
“時代”稱,“埃文用他的鏡頭把你我成長過程中的疼痛,悄無聲息地就講述了出來,是否觸動了你我的內心,隻有自己知道。”
在“人物”之上,關於這篇電影的評論也是秉持了讚賞的態度,“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唯美得讓人錯愕。”
“滾石”雜誌則認為,“平實的鏡頭之下,荒涼的景色,破舊的服飾,遍布的傷痕,卻無法遮掩被隱藏在故事中的青春,難得一部打動人心、讓人反思的作品。”
“神秘肌膚”的上映,在美國主流媒體看來,爭議是存在的,因為敏感的題材必然招惹無數非議,但是作品的質量卻是很實在的。之前認為“神秘肌膚”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的得獎,算是一個冷門,一匹黑馬,可是現在看來,電影的確有讓人讚賞的資格,銀獅獎倒顯得順理成章起來。
這是埃文-貝爾導演的第二部作品,就有如此功力,又有些媒體迫不及待地稱呼埃文-貝爾為“導演天才”了,甚至認為埃文-貝爾在頒獎季上很有可能成為一匹黑馬,再次創造一些奇跡。
十二月以來開啟大幕,其實頒獎季已經進入了前奏。從目前主流媒體的分析來看,埃文-貝爾“戀戀筆記本”、“撞車”、“神秘肌膚”三部作品,雖然都沒有絕對的實力,但都有成為頒獎季黑馬的潛力,特別是埃文-貝爾導演的第一部、第二部作品,居然都成功地進入了頒獎季視線之內,的確是讓人意外。
媒體普遍認為,“戀戀筆記本”有希望在劇本、攝影、音樂等獎項上入圍,男女主角方麵也是有希望的,無論是瑞恩-高斯林還是瑞秋-麥克亞當斯都的確塑造了一個經典角色。
“撞車”的黑馬成色則會遜色一些,因為媒體觀點認為這部作品是介於經典和平庸之間的一部電影,頗有些似是而非。而上映期間,影評人和觀眾對於電影兩極分化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喜歡它的人,十分喜歡;但是對它一點兒都不感冒的人也絕對不在少數。如果真的能夠成為“黑馬”,在主要獎項上,比如最佳影片、導演、劇本方麵會有所斬獲,演員方麵最佳男配角也是有希望的,不過馬特-狄龍和埃文-貝爾,究竟應該隻報一個人,以保證票數的集中;還是兩個人都報,采用全麵撒網的方式,就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了。
最後的“神秘肌膚”則被認為是頒獎季最有資格被成為黑馬的作品,因為實力足夠,爆點也足夠,質量也得到了普遍認可。這部作品和“撞車”有些異曲同工之妙,最佳影片、導演、劇本、音樂等方麵都有衝擊一下的資格,至於演員方麵,目前看來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最佳男演員還是可以衝擊試試看的。
“神秘肌膚”公映之後,一方麵在口碑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同時也在頒獎季中成功進入了評委們的視線;另一方麵韋恩斯坦兄弟也在積極的進行公關工作,希望這部作品能夠延續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的出色表現。
當然,“戀戀筆記本”和“撞車”的黑馬成色,也讓所有人再次注意到了埃文-貝爾,這個年輕人絕對不可小覷。
與此同時,在兩百間影院公映的“神秘肌膚”,似乎沒有人關注它的票房走勢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