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山觀虎鬥(1 / 2)

與“斷背山”好評聲音壓倒性優勢相比,對於“陽光小美女”的意外讚美聲也毫不遜色。

“綜藝”評論說到,“這是一部借助孩子來敲開觀眾心靈之門的家庭喜劇,雖然同類型的影片比比皆是,但卻缺少了本片所具備的靈性。”

“視與聽”則認為,“一群名聲不顯的演員,在埃文的指導下,發揮出了驚人的化學反應,呈現出一部令所有人驚豔的作品。”

“電影評論”在克裏斯-範朋克暫時缺席多倫多的情況下,對於“陽光小美女”還是做出了評論,“年僅十歲的阿比蓋爾-布蘭斯林的表演可圈可點,可塑性極強。埃文-貝爾的導演之路越來越踏實,‘神秘肌膚’之後再次帶來驚喜。”

法國雜誌“電影手冊”的一句話評論表示,“前半段的矛盾衝突,後半段的亮點爆發,以黑色幽默的視角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每一個角色身上都有亮點,除了母親雪兒略顯沉悶之外。”

這些評論都是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第一時間觀看了首映之後新鮮出爐的,顯然,大家對於這匹黑馬的成色都沒有能夠預料到,呈現出一片驚喜的聲音。的確,想想之前邁克爾-阿姆特的堅持和艱辛,要不是他跋山涉水到迪拜去尋找埃文-貝爾,事情還不知道會如何發展。而曆經千辛萬苦才問世的“陽光小美女”,在沒有媒體看好和關注的情況下,表現出了如此高的質量,並且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對於邁克爾-阿姆特來說,也是苦盡甘來了。

多倫多電影節進入了倒數第二天,大家又發現了“陽光小美女”這部出色的作品,也算是本屆電影節上的又一大發現了。皮爾斯-韓德林當初力主邀請“陽光小美女”參展的舉動,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甚至有人預測,“陽光小美女”和“斷背山”都有可能問鼎人民選擇獎。

本來,“陽光小美女”在話題上不比“斷背山”刺激,關注媒體也比較少,當初“斷背山”在全球範圍內有三十一家媒體先後在威尼斯和多倫多觀看電影之後發表了評論,而“陽光小美女”首映之後,評論的媒體隻有十二家,即使是這十二家一致發表了讚揚之聲,但是數字上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

不過顯然,肖恩-霍爾這次在埃文-貝爾這裏狠狠摔了一個跟頭,也沒有偃旗息鼓的打算,急不可耐地就站出來挑釁埃文-貝爾了,這反而把“陽光小美女”推到了風頭浪尖之上。肖恩-霍爾知道埃文-貝爾是一個油鹽不進的難纏對手,他親自出麵不僅無法讓埃文-貝爾張口,而且他現在就是“萬眾矚目”的浪尖之上,說不定他還自己會狼狽不堪。所以,肖恩-霍爾這次還是通過了別人的手段,他也沒有做太多動作,隻是在提醒著媒體:“斷背山”上映之後,媒體的啞口無言,就是一個諷刺了,現在“陽光小美女”又在與所謂主流做對抗,根本就是衝著媒體來的。

這和尼爾-達西的心思是一樣的,其實大部分媒體都想到了這一點,但沒有人願意丟這個臉,也就相安無事沒有提。但是媒體良莠不齊,八卦小報可不會顧忌這個臉皮,有爆點不爆,這可不是狗仔隊的風格。所以,在第二天多倫多電影節的閉幕式上,就有記者直接對埃文-貝爾問到,“你在‘陽光小美女’裏對主流審美觀極盡諷刺,為獨立電影的個性和特殊鳴不平,是在為‘斷背山’受到的壓抑做發泄嗎?”

這話已經差不多是撕破臉皮了,隻差直接問一句“埃文,你是在和所有主流媒體作對嗎?”周圍的記者頓時都愣住了,臉上火辣辣的。但是又礙於有這個爆點在,離開又不願意,結果就被尷尬在了原地。

如果記者真的直接問埃文-貝爾是在和主流媒體作對嗎?埃文-貝爾說不定還就認下來了,反正他和主流媒體本來就沒有真正對眼過,即使有過蜜月期,但隻要有新的爆點出來,還不是又要站到對立麵上吵上一番。但這名記者這樣隔了一層紙來詢問埃文-貝爾,埃文-貝爾反而不打算硬碰硬了,隻見他挑了挑眉,“出示你的記者證,請。”

這一句話出來,還帶了禮貌用語,頓時讓記者愣了一下。不過這記者卻不是之前那名菜鳥記者,他顯然有經驗多了,反問到,“我是哪家媒體有關係嗎?難道你想在事後打擊報複嗎?”

“嗬嗬,這你就不了解我了吧。”埃文-貝爾反而笑了起來,“如果要打擊,我根本不用背後做,直接就在十一工作室官網上宣布了,好歹要召開天下才行啊。再說了,你做了什麼虧心事,擔心我報複嗎?我隻是詢問一下你是哪家記者的,要知道,有很多家媒體我是拒絕接受采訪的,你不知道嗎?第一天做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