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設計”是於2001年的九月份成立,2003年的二月巴黎時裝周上,“十一”男裝品牌正式問世,這前後也不過四年的時間,“十一”服裝品牌儼然已經成為了新生代的代表勢力,開始向老派時尚品牌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當然,這一切隻是勢頭而已,“十一”品牌距離真正的奢侈品牌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就拿“十一”品牌目前隻有男裝係列這一個弱點來說,就可以看出不小的差距了。不過“十一”品牌的發展雖然迅猛,但是根基一直很穩,並不著急擴張,各大城市的分店也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很難想象,這是一個領導層平均年齡還未滿二十四歲的公司,有著年輕人的衝勁和大膽,同時也有著成年人的老練和穩重。
今年六月份,“十一”男裝品牌進駐各大城市的百貨商場,但是卻沒有著急把旗艦店也一起擴展開來,就是希望能夠累積足夠的口碑,再看看各大城市的消費能力,最後在決定旗艦店的開張事宜。
而現在,2005年還有兩個月才過去,詹姆斯-弗蘭克才剛剛開始盤算明年應該在幾個城市將“十一”品牌的旗艦店紮根,埃文-貝爾卻提出了擴張“十一”品牌旗下貨品的種類,女裝、箱包、香水等,這著實是有些冒進了。更何況現在十一工作室還在收購皮克斯的關卡,根本沒有精力繼續開拓疆土。
凱瑟琳-貝爾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開玩笑的吧?但是看了看小兒子臉上認真的神情,卻又不像是作假,凱瑟琳-貝爾疑惑地詢問到,“為什麼突然會想起這件事來?”
埃文-貝爾知道凱瑟琳-貝爾是想岔了,也是因為他沒有說清楚,剛才就是模棱兩可的一句話而已,想象空間自然太大了,“我不是指現在,而是說未來,比如說,等幾個大城市的旗艦店都開起來之後,你有挑戰一下女裝的想法嗎?還是說,去聘請一些新興的設計師,把女裝部門也建立起來。我就是想問,你有把‘十一’品牌做大的想法嗎?”
凱瑟琳-貝爾這才醒悟了過來,十一工作室現在就在一步一步壯大起來,而十一設計也是如此。埃文-貝爾這是在問十一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繼續把男裝做成一個帝國呢?還是全方麵發展,也在女裝方麵涉足一下。
凱瑟琳-貝爾搖了搖頭,“現在在男裝設計方麵我還是不斷學習中,女裝那又是一個完全新的領域了。我不打算那麼急切,等我準備好之後再說吧。”不同於埃文-貝爾這個不務正業的家夥,其實凱瑟琳-貝爾和泰迪-貝爾都是十分專注在自己領域裏的。
埃文-貝爾也沒有再繼續說下去,隻是點了點頭,表示對凱瑟琳-貝爾的決定沒有異議,“現在是這樣的,你有沒有打算為我剛剛完成的電影‘香水’設計一款香水,等明年‘香水’上映的時候,我們就把香水一起推出。”
其實這個方案,埃文-貝爾已經構思了很久。最開始,隻是因為“香水”這部電影,埃文-貝爾就在想,自己一直就對電影裏所描述的香水十分感興趣,好奇那種迷人的香水到底是什麼味道。如果現實中也能夠有相對應的香水一起出現——當然不可能像電影裏那麼神奇——就把它當做是電影的周邊產品一起推出,那也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想到周邊產品,埃文-貝爾就不由開始了發散思維。最近十一工作室一直在運作收購皮克斯的事,對於迪士尼這些大電影公司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電影行業最掙錢的首先是發行,然後就是周邊。所謂周邊就包括了電影人物的模型、漫畫、生活用具等等,這和“美國偶像”的周邊是一個道理。
不過在此之前,十一工作室這個小作坊連發行渠道都沒有,自然對周邊更是沒有任何涉獵。當初“美國偶像”的周邊就是交給福克斯電視台運作,埃文-貝爾隻是等著分紅。但是現在,既然想把十一工作室做大,那為何也不嚐試一下自己做做周邊運作。
當然,對於這一點埃文-貝爾倒覺得不是硬性的,其實周邊嚴格說來就是榨幹電影作品的剩餘價值,榨幹粉絲們的錢包,然後迅速完成資本累積,埃文-貝爾對此不是太感興趣,畢竟他對於金錢的追求本來就不是特別強烈。
更何況,埃文-貝爾也知道,這個周邊體係是很龐大很複雜的,並不是說要開始就能夠開始的,更不是說要擴張就能夠擴張的。上一輩子,埃文-貝爾記得獅門影業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曾經試圖要涉足周邊領域,但十分困難,絕對可以說是寸步難行。至少在他重生之前,獅門影業始終未能把周邊市場完全建立起來,更不要說實現大幅度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