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貝爾不是哈利-波特,他不會魔法;好萊塢的保守派勢力也沒有失去理智。隻是社會上的保守派人士和宗教團體錯估了形勢,最終作繭自縛。
同性戀題材電影在好萊塢一直是一個不能觸碰的禁忌,當初埃文-貝爾接拍“斷背山”時那鋪天蓋地的噓聲至今曆曆在目。就算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之後,知道了駭人聽聞的“貝爾現象”,專業媒體也為“斷背山”送上了相對應的讚譽,但這並表示他們就對同性戀題材妥協了。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專業人士們是就事論事,為“斷背山”這部電影作品、這個藝術作品送上了讚譽,但對於同性戀本身,這還是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
所以,即使是“斷背山”載譽歸來,各大院線的發行工作依舊麵臨了巨大的挑戰。
保守派人士如果換一種方式,比如說譴責“斷背山”美化同性戀——事實上它並沒有,比如說呼籲觀眾不要走入電影院去觀看電影,比如說呼籲好萊塢大電影製片廠不要助長同性戀電影之風,那麼這些社會保守派人士勢必會得到無數支持。就好像他們的聯合聲明剛剛發表時一樣,鋪天蓋地都是支持他們的言論。
的確,媒體之中還是有許多人對同性戀題材電影嗤之以鼻,這是好萊塢電影行業骨子裏根深蒂固的一種觀念,並不會因為“斷背山”受到了好評,又或者是在威尼斯、多倫多拿到了什麼獎項任何而有任何改變。這是觀念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就算未來有一天會改變,也是很遙遠很遙遠的未來,需要漫長的時間潛移默化。
所以,無論是好萊塢藝人還是媒體記者,都將會有不少人站在保守派人士這一邊,認為同性戀確實是不被接受的。但是,這一次的情況卻又有一些細微的不同。
當埃文-貝爾開始反擊的時候,保守派人士的形勢就開始急轉直下了。因為所有人都發現,保守派人士試圖禁止“斷背山”上映,這已經脫離了同性戀議題的範疇,上升到了言論自由的部分。保守派人士的言論跨過了那條界限。
所謂的禁止上映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保守派人士已經開始阻止弱勢群體發出自己的聲音了。
一部電影能夠正式公映,這不是由保守派人士所決定的,而是由美國電影協會分級之後,通過發行商和各大院線商量所決定的。當然,各大院線本來就是會受到題材敏感的影響,從而限製電影上映的屏幕數量,這才有了所謂“藝術院線”的出現。
其實在保守派發布聯合聲明之前,“斷背山”在各大院線推進的效果就不好。保守派看到了這種情況,原本是打算通過輿論聲勢,逼迫各大院線在壓力之下,讓“斷背山”幹脆就無法上映。就是保守派的這種過激行為,還有對埃文-貝爾影響力的低估,最後就導致了一個遠遠超出了他們預期的結果。
現在,事情已經不僅僅是同性戀題材電影的問題了,而上升到了關於電影放映自由的問題。那麼,無論是好萊塢藝人還是媒體記者都無法再多說什麼了。因為任何一部電影都有上映的自由,言論自由是受到保護的。
“你可以討厭同性戀,討厭‘斷背山’,但不能讓這一部電影禁止上映。”這就是使得保守派人士此時處於被動位置的主要原因。保守派人士原本想要先發製人,把事情鬧大,占據輿論的至高點,從而占據上風,卻不想作繭自縛。
那麼,好萊塢人士能說什麼呢?各大電影公司能說什麼呢?
仔細想想,其實這種事情是唇亡齒寒的。就好像電影分級製度。今天保守派人士可以囂張地說要禁止“斷背山”的上映,明天就可以把槍口對準任何一家電影公司,對於這群保守派人士來說,他們才不管你是否和十一工作室是一夥的,他們就是一群是什麼事都要管的瘋子。這已經不是同性戀電影的問題,而是敏感題材電影的問題了,自然是牽扯到了所有人。如果這一次電影公司開口讚同了保守派人士對於禁止“斷背山”上映的提案,那麼下一次呢?也許就是這些電影公司自己了。
今年暑假,因為沃爾瑪連鎖超市給洛杉磯同性戀權益協會簽了一張三萬美元的支票。這件事本身其實隻是一件慈善事業而已,三萬美元對於沃爾瑪來說不過就是九牛一毛罷了。但是保守派人士們卻威脅要舉行“禁止進入沃爾瑪超市”的遊行示威,讓沃爾瑪超市不得已被迫表示自己將保持中立立場。這就是再明顯不過的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