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青春”這部歌舞電影的劇情其實很簡單,用一句話來總結,也就是勇於追求自己熱愛歌唱的夢想。
就算把劇情詳細解釋一遍,也絕對用不了多久。男主角特洛伊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在跨年的一個卡拉OK場合裏,認識了另外一個熱愛唱歌的女孩蓋比瑞拉。學校開學之後,特洛伊和蓋比瑞拉想參加學校音樂劇的試音,但是特洛伊的朋友們都不希望他離開籃球而去選擇“愚蠢”的音樂劇。蓋比瑞拉也因為參加了學術比賽,必須在比賽和音樂劇之中做出選擇。故事的最後,特洛伊和蓋比瑞拉都沒有放棄,同時在籃球比賽、學術比賽和音樂劇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核心內容就是“夢想”一詞。不過這個故事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巧妙地把劇情和歌曲完全結合在了一起,並且向所有青少年展示了音樂劇的真諦。印象之中音樂劇的古板、冗長、沉重、深刻,在“歌舞青春”之中全部都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青春、活力、雀躍、新奇、有趣,那種將歌曲和舞蹈、表演結合在一起的方式,頓時成為了一種酷勁十足的流行風潮。
“歌舞青春”上映之後,媒體的評論紛紛出爐。
“紐約時報”認為,“這是一部讓人身心愉快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屬於年輕人的音樂劇的風采。”
“首映”則認為,“失去了埃文-貝爾的十一工作室,同時也失去了他在北美電影市場的競爭力。俗套的故事,無聊的劇情,簡單的歌曲,慘不忍睹的舞步,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應該會感到開心。”
“名利場”的評論說到,“作為一部高中生為主的歌舞電影,‘歌舞青春’向我們展示了百老彙年輕的一麵!”
而“娛樂周刊”的一句話評論十分簡單,“歡迎來到百老彙,高中!”
作為一部以高中生為觀眾的電影,劇情上的乏力成為了評論攻擊的焦點;但是電影巧妙地將歌舞與劇情結合,並且展示了百老彙的魅力,則受到了極力的讚揚。十八家的媒體評分為七十六,表現十分不錯。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高舉百分之八十二,看來觀眾的普遍觀點都是喜歡的;IMDB上的分數則隻有六點八,可以感覺得到觀眾們的苛刻。
總體來說,“歌舞青春”是好評略微占據上風的局麵,不過負麵的評論也不絕於耳,特別是不少評論都認為,十一工作室拍攝“歌舞青春”這樣的青春喜劇,是整個工作室的一種倒退,甚至是埃文-貝爾的倒退。這些人士認為,“歌舞青春”這樣的作品,將會讓十一工作室喪失他們引以為豪的個性,這絕對是一個災難的開始。
當時正在賭城拉斯維加斯召開演唱會的埃文-貝爾,就有記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對此埃文-貝爾的回答就是,“你確定你真的了解我所謂的‘個性’嗎?”這個反問倒把記者問得愣住了。
埃文-貝爾的個性是什麼?隨心所欲!在他的作品列表裏,有“真愛至上”、“戀戀筆記本”這樣的純粹愛情電影,也有“加勒比海盜”、“機械公敵”這樣的商業大片,當然更多的還是“陽光小美女”、“改編劇本”、“死亡幻覺”這樣的獨立個性作品。這些作品唯一的共同點,同時也是十一工作室所有作品的共同點,那就是作品的質量出色。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歌舞青春”作為一部以高中生為視角的青春歌舞喜劇電影,的確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不需要太複雜的劇情,以夢想為口號;巧妙地將歌舞融入劇情之中;當電影結束之時,給人一種輕鬆愜意的感覺。這樣想的話,“歌舞青春”在同類題材的作品中,也是出色的。至少,“芝加哥”這樣的歌舞電影要吸引高中生走進電影院,就沒有那麼容易。更何況,“歌舞青春”的上映甚至改變了年輕一輩對於百老彙的死板印象,這份功勞卻是任何一部電影都沒有做到的。
所以,記者們的質疑也就漸漸地消失了。特別是在票房數字出來之後,更是沒有人再去思考什麼所謂的個性、所謂的深度。其實,埃文-貝爾能夠用這種方式將百老彙推廣給青少年,這件事本身就足夠有個性足夠有深度了。
與“歌舞青春”同期上映的作品有不少。體育題材的出色作品“光榮之路”,迪士尼出品,傑瑞-布魯克海默製片;韋恩斯坦兄弟離開迪士尼之後自立門戶,這次帶來了動畫片“小紅帽”;完成了夢工廠收購之後得以喘息的派拉蒙,推出的作品“最後的假期”;二十世紀福克斯製作的“王者之心”,由依靠“蜘蛛俠”中小綠魔一角成名的詹姆斯-弗蘭科主演。雖然競爭說不上炙熱,但也都是不容小覷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