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 惡意炒作(1 / 2)

“環球報”究竟有多少影響力?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超市八卦小報,其實關注的人並不多,願意相信的人也並不多。

但這一次的情況卻略有不同,肖恩-霍爾的捧殺、社會學家的譴責、網民的掐架、流言四起,在“環球報”這篇報道問世之前,這個輿論就已經出現了物極必反的現象——就如同肖恩-霍爾期待的情況一樣。所以,當“環球報”的新聞再次出來時,也許大部分人依舊不相信,但隻要有小部分人種下一個懷疑的種子:難道“環球報”挖掘出了什麼內幕,他們說的都是真的?

那麼,隨後這顆懷疑的種子就會在整個輿論的風向之下不斷成長起來,然後開始按照“環球報”的意願,將埃文-貝爾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事實也是如此,“環球報”的報道出來之後,網絡上關於埃文-貝爾惡意炒作的輿論就綿延不絕。甚至還有所謂的社會“磚家”站出來表示,埃文-貝爾隨著人氣的不斷上升,心理已經開始變得畸形,對於公眾視線產生了強烈的渴望,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這名叫做懷特-庫斯的“叫獸”認為,埃文-貝爾現在完全就是在嘩眾取寵,當之前所有的人氣和名利都無法滿足他內心對於受矚目的渴求時,他就捏造出了德納利事件,然後將自己推上了草根英雄的王座。

懷特-庫斯的言論一出,頓時一片嘩然。所謂的意見領袖,其實就是指專家、教授這些擁有專業技能、或者在某個特定領域有絕對影響力的人群,他們的觀點往往可以對普通民眾產生絕對的影響力,埃文-貝爾也算是意見領袖中的一員,懷特-庫斯掛著心理學教授的名頭,自然也是如此。

這前前後後的推波助瀾,讓埃文-貝爾惡意炒作的新聞取代了草根英雄事件,在網絡上鋪天蓋地傳播了開來。這是埃文-貝爾經曆了海蒂-蒙哥馬利的誹謗事件之後,職業生涯遇到的最大難題。

不過這一次惡意炒作事件與誹謗事件有許多許多不同的地方,最直接的就是證據方麵,當初誹謗事件裏還有“落實罪名”的視頻作證,再加上海蒂-蒙哥馬利這個受害者的證言,這讓埃文-貝爾要翻身十分困難;但是這次的惡意炒作事件,依靠的其實就是所謂的輿論風向而已,根本沒有任何真憑實據,所以這種鋪天蓋地的譴責局麵其實隻是一個空中樓閣,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威脅。

另外,埃文-貝爾可不是當初的剛剛出道時的孤立無援了,現在願意支持他的粉絲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這些粉絲可不會因為網絡的傳言就隨意相信,他們依舊堅守著陣地,不屈不撓地和那些流言做鬥爭。粉絲們都在等待著埃文-貝爾的發言,也在等待著證據出來之後水落石出。

當然,媒體也是如此,願意跟在“環球報”身後的媒體可不多,關於惡意炒作的討論真正熱鬧的還是在網絡上,其他媒體大多都不願意參合到這件事裏。

這種區別,其實就是本質上的差別,也就注定了整個局勢的走向。

“環球報”的新聞才起來沒有多久,泰迪-貝爾就出現了。泰迪-貝爾給予新聞記者的印象,其實很模糊,大體上就是一個憨厚老實、有著羞澀笑容的大男孩,因為泰迪-貝爾很少與新聞記者接觸,除了威廉-伍德等少數記者之外,大多數人都不了解泰迪-貝爾。但大家都知道,比起埃文-貝爾那個刺頭來說,泰迪-貝爾絕對可以說得上是一個老好人了。但今天,泰迪-貝爾顯然是推翻了所有人的認知。

這一次泰迪-貝爾是出離得憤怒了,弟弟在德納利國家公園失去音訊的十一天,生死未卜,他們都輾轉反側、提心吊膽、難以入眠。當看到虛弱地躺在病床上的埃文-貝爾時,泰迪-貝爾甚至不敢相信眼前那幾乎不成人形的人是自己那肆意張揚的弟弟,那幾乎要讓一向堅強的泰迪-貝爾崩潰了。所以,當埃文-貝爾醒來之後,泰迪-貝爾幾乎失去了控製,對弟弟破口大罵,他真的害怕,他真的害怕自己的弟弟就會被那一片遼闊的荒野所吞沒。一直到把內心的恐懼全部都發泄出來之後,泰迪-貝爾還是一陣後怕。

可是現在,居然有人汙蔑埃文-貝爾,這是泰迪-貝爾絕對無法容忍的!絕對!

“我告訴你們,任何人,任何人如果還想汙蔑埃文,想要往埃文身上潑髒水,盡管放馬過來。我絕對會把你們告得傾家蕩產,不管是上法庭還是用商業手段,我會讓你們清楚地感受到我的怒火!”泰迪-貝爾就像是一隻陷入憤怒的獅子,咬著牙對著眼前的記者一字一頓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憤怒,“‘環球報’,無需多說,我們法庭上見!即使到最高法院也在所不惜!我們絕對和你們血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