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第三周的票房統計結果出來之後,著實讓不少人意外。
“香水”這樣一部法語對白的電影居然以百分之二十這樣驚人之低的跌幅,在上映第二周搶下兩千兩百萬美元的票房,成功蟬聯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冠軍,兩周累積票房來到了五千兩百萬美元,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
僅僅上映兩周,“香水”雖然爭議依舊,但是在觀眾和影評人之中的口碑卻在悄然上升,看來,“香水”十分有機會去衝擊“臥虎藏龍”創造下的非英語電影票房記錄,這的確是電影上映之前大家都沒有能夠想到的結果。
華納兄弟推出的“致命魔術”,由克裏斯托弗-諾蘭領銜,克裏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邁克爾-凱恩加上斯嘉麗-約翰遜的組合,確實是讓人十分期待。但是顯然華納兄弟低估這部文藝氣息彌漫電影的能量,兩千兩百家的院線上映,甚至比“香水”還要少。
結果,“致命魔術”的成績十分喜人,在口碑方麵,IMDB上的評分強勢躋身前一百名,單館六千美元搶下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這樣的表現結果十分不俗。最重要的是,媒體的評價十分出色,栩栩如生的魔術、絲絲入扣的劇情、熠熠生輝的表演,克裏斯托弗-諾蘭對於娛樂元素的精準把握,讓人拍手叫好。
“香水”蟬聯冠軍,“致命魔術”屈居第二,“無間行者”堅守第三,而“父輩的旗幟”則悄然來到了第四位,單館一萬美元的票房成績讓這部二戰電影拿下了一千萬美元的票房,表現十分出色。
十月份的票房競爭比起暑期檔的激烈來說相對平淡,“香水”蟬聯冠軍讓媒體很是熱鬧了一番,但影響也有限,大家的目光還是集中在了頒獎季戰線上,媒體的評論都圍繞著作品質量在打轉。
“父輩的旗幟”上映之後,頓時引來了大量的媒體圍觀,有超過十二家專業媒體都前來圍觀,並且對電影“將戰爭的事實逼真而殘忍地白描”進行了大量的讚譽。但很快,新的一種看法就強勢崛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對於人性的剖析冷靜到殘酷,這著實讓人詬病不已。
在電影之中,前方軍人浴血奮戰,後方的老百姓卻依然過自己的日子,不肯拿錢去買政府債券來支持戰爭,所以電影中的英雄人物就像大明星籌善款一般,到處走場。這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從感情上是無法接受的一個事實。
“香水”的冷靜是對於讓-巴蒂斯特-格雷諾耶這個人物的剖析,通過他的世界看到人間百態;而“父輩的旗幟”的冷靜不同,這是對於美國立場人民的人性進行剖析,這種近乎於嚴苛的嚴肅性,在專業評論看來是對藝術的負責任,但是觀眾卻不買賬。
最重要的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為了還原著名的硫磺島戰役,拍攝了兩部作品,一部是從美國視角出發的“父輩的旗幟”,一部則是從日本視角出發的“硫磺島來信”,一如埃文-貝爾對於真實的追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拍攝“硫磺島來信”時也是采用日文對白的,而從目前公布的劇情簡介和預告片來看,“父輩的旗幟”主要集中於美國軍人的勇猛,而“硫磺島來信”則聚焦於日本軍人的溫情善良,力圖從最客觀的角度將這場戰役呈現出來。
但現在,“父輩的旗幟”上映了,卻讓美國觀眾感覺不滿意了。特別是對比“硫磺島來信”的設定,這引發了無數的詬病,這也讓夢工廠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很快,“父輩的旗幟”和“香水”這兩部先後上映的作品就被放在一起進行討論了。專業評論普遍認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力過猛,導致整部作品不近人情,反而在主題思想上落了下乘。相對而言,“香水”的客觀冷靜一度被認為太過冷血,現在看來反而是延續了埃文-貝爾一貫的客觀視角,將整個故事的精髓都表達了出來。
幾乎是轉眼之間,關於“父輩的旗幟”的口碑勢頭就戛然而止,並且以一種看得見的速度在下滑,雖然專業電影評論還是層出不窮,但對於電影主題的詬病卻源源不絕。
相反,“香水”的口碑卻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隨著時間的推進,許多觀眾都再次走進了電影院,對於電影爭議的焦點——道德標準進行了認真的審視。在埃文-貝爾的鏡頭之下,所有的謀殺都被用美到極致的手法表現了出來,這種殘忍到了極致的冷酷其實並不是一種讚美,而是對於電影最後香水功效的一種升華。觀眾對於“香水”的感官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在一點點上升,而專業評論的討論也呈現出逆襲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