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唱片認證頒發完畢,抵製盜版言論也暫到一段落,其實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但是這種場合之所以稱作新聞發布會,不僅是因為這是針對一個主題將記者全部召集起來的場合,還因為這是記者們全部都可以聚集一堂,對自己好奇問題暢所欲言的場合。當然,受訪者有權利拒絕回答。
現場記者們看之前的整個氛圍都十分融洽,即使有“國家詢問報”的一個小插曲,依舊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所有人依舊是笑逐顏開的,埃文-貝爾看起來更是心情十分歡快的模樣。於是就有記者借著大家都在開懷大笑的機會,舉手提問了,埃文-貝爾看了一眼,是“洛杉磯時報”的記者,米屈-班沃此時終於回神了,點頭就讓這名記者站了起來。
“洛杉磯時報”和埃文-貝爾的關係還算是十分不錯的,半年前肖恩-霍爾一手炮製的“草根英雄”捧殺事件,“洛杉磯時報”對於伊登-哈德遜的冒死采訪就是一個重要轉折點。不過,記者即使和藝人再親密,除非像威廉-伍德這樣的,否則他終究還是記者,挖掘新聞才是他們的工作。這不,“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就開始挖爆料了。
“埃文,請問你對於克裏斯-梅列丹瑞的賞識是真的嗎?本來十一工作室一度已經和照明娛樂公司無限接近了,甚至傳出了即將達成合作協議的傳言。但是現在卻因為競爭對手再次出手,使十一工作室落於了下風。而現在,十一工作室似乎對於照明娛樂公司又沒有興趣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是二月十日,照明娛樂公司的合作協議談判問題已經進入了最後爭奪階段,迪士尼和環球影業的廝殺也達到了高潮,克裏斯-梅列丹瑞已經準備做出最後決定了。而十一工作室經曆了中間的起起伏伏之後,這兩天卻悄然沒有了聲息,也難怪“洛杉磯時報”的記者會詢問這個問題了。顯然,整個娛樂圈都在揣測,這一次照明娛樂公司的合作案之中,埃文-貝爾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聽完這個問題,卻見埃文-貝爾露出了一個笑容,絲毫沒有因為問題的嚴肅、尖銳而生氣的模樣,不過他的話語就十分耐人尋味了,“這是一場商業上的合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不是嗎?在商業場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合作的達成無非就是優勢的充分利用和劣勢的相互規避,最終誰能夠拿到合作案,這是實力和運氣結合在一起產生的結果。我隻能說,我很欣賞克裏斯,但這一次我們合作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埃文-貝爾根本就沒有正麵回答問題,隻是用似是而非的商業標準答案來作為回複。但從埃文-貝爾話語的角度出發來看,照明娛樂公司的合作案本來就是如此,如果迪士尼、環球影業可以放得下,他們完全可以在第一輪競爭之後就撤退,讓十一工作室贏得合作案;但現在迪士尼、環球影業都不願意鬆手,再次競價,十一工作室看到失去了最佳時機,選擇放手,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而迪士尼、環球影業即使隱約猜測到這是埃文-貝爾的計謀,卻也拿不出證據,隻能咬著牙跳下去,展開激烈廝殺。這就是商業場的競爭,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也沒有一個道德準則。
“埃文,那你怎麼解釋……”又有記者沒有站起來直接開口詢問到,埃文-貝爾卻是直接就打斷了,“其餘事情都是商業機密了,這是我們公司內部的決策,我拒絕回答。”這突如其來的強硬,又和剛才的紳士形成了鮮明對比,一柔一剛讓現場一時間陷入了安靜之中。
從照明娛樂公司這一次合作案之中可以隱約地察覺到,不同於當初收購皮克斯時以小博大的孤注一擲,現在的十一工作室,經過2006年的發展,已經可以在各大公司之間的博弈逐漸從被動的局麵開始崛起,即使無法對抗,但最簡單的製衡、牽製卻已經沒有問題了。這才是隱藏在照明娛樂公司合作案爭奪背後的真相。
埃文-貝爾的回答讓現場有那麼一瞬間的尷尬,不過新聞發布會的記者們從來都不缺乏活躍分子,“名利場”的記者立刻就舉起了手,待看到米屈-班沃一點頭,他就直接站了起來,“埃文,請問前天晚上你和萊昂納多、吉賽爾、布萊克一起共進晚餐的事,是真的嗎?你們是在進行兩兩約會嗎?”
埃文-貝爾眉毛微微一抬,似乎有些意外的模樣,其實那天晚上他們用餐倒是沒有發現狗仔隊,而且現場的其他顧客也沒有拿出手機拍照,不過估計這個消息要隱瞞住是很困難的,漂流伯班克本來就是一個小有名字的用餐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