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道歉’錄音室練習版本”視頻,這是一個長達七分鍾的視頻。
攝像機鏡頭是放在錄音室入口處的,共和時代的五名成員全部都在,鏡頭稍微搖晃了一下,似乎是在調整光線,然後就看到埃文-貝爾抬頭到鏡頭前確認了一下,然後說道,“沒問題。”接著就走到了共和時代成員的對麵坐了下來,熟練地調整著話筒,“歌詞架呢?我可不會背這首歌的歌詞。”
“那你完全可以哼唱一下。”瑞安-泰德在對麵笑嗬嗬地說到。
“你是說‘啊啊哦哦’那樣的嗎?”埃文-貝爾還真的就哼哼唧唧地哼了兩句調子,讓共和時代成員們都笑了起來。
這個視頻的標題和介紹部分其實都沒有提起有埃文-貝爾,否則早二月十日上傳時就已經火爆起來了。不過共和時代沒有寫埃文-貝爾的名字,其實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借助埃文-貝爾炒作的意思。
視頻之中,穿著寬鬆方格運動褲搭配一件純藍色T恤的埃文-貝爾在鍵盤後麵坐了下來,瑞安-泰德坐在對麵,也是坐在一個鍵盤後麵,“用昨天改編的那個版本?”雖然攝像機是在錄製的,但正如標題所述,大家更像是在平時練習一般,談話也比較隨意。
埃文-貝爾雙手在鍵盤上簡單活動了幾下,一邊點頭說到,“恩,將鍵盤音的分量加重,整個節奏放緩下來,增加一些情緒的重量。試試看這種風格如何。”說完之後,埃文-貝爾也沒有刻意做準備,抬頭看了旁邊抱著大提琴的布蘭特-科特茲一眼,“布蘭特?”
布蘭特-科特茲手中的琴弓就開始在琴弦上拉動起來,馬尾弦和琴弦接觸時發出比平時更加清亮一些的聲響,弦樂音色的變化使得旋律之中的急促感開始加速,但是鼓點的聲音卻比正常的版本緩慢了一些,這也就造成了一種矛盾的衝突感,讓心跳的恐慌感一點一點滲透了出來。
埃文-貝爾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著,視頻鏡頭裏看不清楚埃文-貝爾的指尖,但卻可以清晰聽到鍵盤音那清脆如同泉水叮咚作響的樂符一下一下敲打著大提琴、架子鼓構建出來的旋律,那一下一下如同月光清冷、流暢的旋律在心尖上翩翩起舞。
隨後,瑞安-泰德在鍵盤上的演奏也加入了進來,不過瑞安-泰德加入的旋律卻和埃文-貝爾不同,加深了旋律的厚重感,讓那種蒼涼悲憫絕望的氣息鋪陳了開來,僅僅隻是一個前奏就將整個錄音室充斥,那種彌漫的蒼茫感完全與眾不同。
如果欣賞過埃文-貝爾昨夜在斯台普斯球場演出的觀眾,此時再看這個視頻,肯定會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感覺。其實埃文-貝爾對於樂器的使用沒有做任何的修改,但是卻把樂器的側重點和投入的方式做了修改,這使得歌曲營造出來的氛圍有了十分大的差異,這也算是編曲的一種。但重點是,這兩個版本都宛若天籟。
“我在你的感情枷鎖中苦苦掙紮,懸在半空無法呼吸,我聽得懂你殘忍的話語,但我卻無法發出任何聲音。”
視頻之中演唱的是埃文-貝爾,不同於舞台上釋放出來的強大氣場,在錄音室裏演唱的埃文-貝爾,更加專注,整個氣勢並不強大,但是聲音裏傳遞出來的情感卻更加細膩。這就是唱片和演唱會現場的不同點之一了,演唱會現場因為場地、音響、環境的影響,對於演唱方式有截然不同的要求,如果拿錄音室那一套去演唱會現場表演,那效果估計會讓人很是扼腕。同樣,在錄音室裏的演唱更多是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雕琢,將整首歌的精髓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在這個錄音室練習版本之中,埃文-貝爾將“道歉”這首歌的彷徨、倉促、惶恐、不安展現了出來,這和他二月十四日在斯台普斯球場展現出來的感覺是有很大差異的,錄音室版本更像是對於愛情逝去之後的忐忑,那種自我煎熬的過程在折磨著內心,輾轉反側、欲哭無淚的疲倦讓整個人都變得憔悴消瘦。這是一種痛苦的過程,而不是斯台普斯版本的絕望和灰心。
欣賞著錄音室版本,那種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刺痛和奔放,在心尖打滾,沒有人會想哭,因為眼淚根本釋放不出來,但是聽完之後卻讓人想要狂吼呐喊,將內心的所有情感都釋放出來,如果再不釋放,恐怕自己內心的折磨就會在胸腔炸裂開來。
這種情緒的變化讓人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隻能隨著旋律的流動而被動地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