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伊格爾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先看看“加勒比海盜3”最終的票房究竟會走到哪兒,這將會成為他對待埃文-貝爾態度的一個判斷標準,如果這部電影全球票房還是能夠邁過十億門檻——不要說十億,有九億以上,那麼這個續集都勢在必行,即使再困難,羅伯特-伊格爾硬著頭皮也要上。反之,就有餘地了許多。
另外,既然大家都知道,麵對埃文-貝爾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劇本,那麼羅伯特-伊格爾覺得可以先去籌備一下劇本,“加勒比海盜”的故事全部都是迪士尼內部自己進行創作的,他們可以思考一下是否有合適的故事。屆時在去見埃文-貝爾的時候,傑瑞-布魯克海默和羅伯特-伊格爾的底氣也更足一些,否則他們在埃文-貝爾麵前實在是很難把氣勢架起來。
正是這種種的原因之下,媒體才沒有接收到任何關於“加勒比海盜4”的風聲,一片風平浪靜,讓人都紛紛認為,迪士尼估計真的要完結“加勒比海盜”係列了。
其實真正的圈內人都知道,電影公司就是吸血鬼。“蜘蛛俠”三部曲拍攝完畢了,其實已經沒有太多故事可以拍攝了,但索尼哥倫比亞影業還是在醞釀,換一種方法來繼續壓榨這個係列的剩餘價值,不過目前正在內部討論,所以媒體根本都沒有收到風聲,也隻有傑瑞-布魯克海默這樣的頂級製作人能夠聽到一些蛛絲馬跡罷了。
同樣,迪士尼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看著一塊大蛋糕放在那裏,目不斜視,更何況,照明娛樂公司要能夠起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迪士尼現在正是修生養息階段,絕對不可能放棄任何一個回複自身元氣的機會。
所以,總體來說,一切也就是暗潮洶湧,醞釀著昭告天下的那一天罷了。
不管羅伯特-伊格爾、傑瑞-布魯克海默是如何想,埃文-貝爾的確是沒有時間去理會他們的,且不說他根本不知道迪士尼是什麼算盤,就算他知道了,最近他也沒有時間。“血色將至”的後期製作幾乎消耗了埃文-貝爾所有的精力,他完全就是痛並快樂著。
夏天的腳步隨著六月的到來而加快了不少,北美電影市場被一群“小三們”攪得天翻地覆,而埃文-貝爾忙裏偷閑,也應景推出了自己“四”這張專輯之中的第四張單曲,“螢火蟲(Fireflies)”。
埃文-貝爾“四”這張專輯推出之後就創造了無數輝煌,但是在單曲推出的密度上反而有所下降,去年也隻有“生命萬歲(Viva. La. Vida)”和“這就是愛(This. =. Love)”兩首,今年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之後也隻發行了“美國秘密(American. Secrets)”這一首。
其實這也不算什麼,對於埃文-貝爾的忠實粉絲來說,專輯就足以解饞了。發行單曲除了直接的銷售利益之外,戰略意義上有兩個,一是保持歌手的曝光率,不斷進行宣傳;二是由單曲帶動專輯的銷量。而這些作為的策略,對於埃文-貝爾都不適用,所以他單曲發行得並不頻繁,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這一次“螢火蟲”的發行,還被媒體調侃說是“粉絲福利”,媒體都說埃文-貝爾並不是為了發行單曲而發行的,隻是為了滿足粉絲們對他的思念罷了,告訴所有粉絲,“嘿,其實音樂方麵我還是有在堅持”。
雖然這隻是一個調侃,但事實也的確如此,“四”這張專輯的輝煌已經無需贅述,即使進入2007年之後,銷量依舊亮眼非常,單曲的發行更多隻是粉絲福利罷了。
不過埃文-貝爾這一次對待“螢火蟲”,態度卻是十足的認真。埃文-貝爾對於單曲能夠取得什麼成績倒是不在意,但每一次單曲的推出還是希望盡心盡責,否則還不如不要發行。
埃文-貝爾親自描繪了動畫形象和分鏡頭素描,然後由皮克斯的技術人員負責實體化,埃文-貝爾則做在導演的位置上,專門為“螢火蟲”製作了一部音樂錄影帶。其用心的態度在最終的成品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螢火蟲”這首歌的歌詞本就美輪美奐,類似於“千萬隻螢火蟲照亮了我的整個夢境”、“她們在空中飛舞,四處揮灑著眼淚”、“我得到了一千個擁抱,來自那一萬隻飛螢的溫暖”這樣的歌詞,隨處可見。再搭配其躍動的節奏、輕靈的曲風,那六月明媚陽光般的氣息就迎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