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 身份太多(1 / 2)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每年都會更新一批評委名單,雖然說媒體會給予關注,但更多隻是例行公事而已,對於名單本身倒不會太過意外,基本上贏得奧斯卡或者獲得提名的人都可以贏得一席之地,偶爾出現一些驚喜,也隻是感歎一下罷了。

比如說今年的名單裏,公認是上屆奧斯卡“表演獎上最大遺珠”的麥克-辛,他在“女王”中扮演了英國前任首相布萊爾,被認為是精彩絕倫的一次演出,但可惜他沒有能夠躋身影帝或者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爭奪,這一次他取代了“通天塔”裏的菊地凜子躋身新任評委名單,被公認為學院是在變相謝罪,這和保羅-格林格拉斯是一個道理;另外,當年憑借“音樂之聲”男主角而被廣大影迷熟知的克裏斯托弗-普盧默居然一直到今年才獲得如願許可,這算是一個冷門,畢竟此時距離“音樂之聲”可是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

除此之外,其實每年的新任評委名單都不會太過讓人驚訝,基本上和每年奧斯卡的提名名單差距不會太大。但是今年,卻破天荒地吸引了所有媒體的注意力。

其實,這並能責怪媒體大驚小怪。埃文-貝爾過去五年連續贏得提名,更不要說去年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實現了全麵提名,所以埃文-貝爾入圍評委名單應該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事情。大家一直沒有注意也就是抱著這個想法:埃文-貝爾不是早就應該入圍了嗎?

如果嚴格說來,把年齡、經驗、還有埃文-貝爾和學院的衝突包括進去的話,那麼前年“神秘肌膚”為埃文-貝爾第一次贏得最佳導演提名、“撞車”為埃文-貝爾連續第三次贏得演技方麵提名時,埃文-貝爾也足以入圍學院評委陣容了。可是呢?去年的“斷背山”聯手“陽光小美女”也還是錯過了,一直等到今年“香水”才為埃文-貝爾正名,這實在是太過荒謬了。

麵對媒體的指責,網友們的驚訝,學院似乎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就連希德-甘尼斯都覺得麵子上過不去了。其實希德-甘尼斯不好意思說的是:我忘了。

這是事實,在希德-甘尼斯之前,弗蘭克-皮爾森對於埃文-貝爾就沒有好印象,但私人恩怨是一回事,學院評委的席位和奧斯卡小金人不同,隻要有足夠的成績和聲望,其實入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埃文-貝爾在分別以“改編劇本”和“加勒比海盜”連續兩年贏得演技部門提名時,其實就已經應該進入學院評委名單了。但弗蘭克-皮爾森當年正在為換屆選舉的事情焦頭爛額,而且他也確實所有疏忽——不管是本意還是無意,但弗蘭克-皮爾森的確是忘記把埃文-貝爾加進評委名單裏了。

隨後,希德-甘尼斯成為了新任主席,他自然是以為埃文-貝爾就是學院評委,根本沒有往這方麵去想,自然也不會專門去確認一遍。一直等到“香水”贏得了第七十九屆奧斯卡多項提名之後,希德-甘尼斯才無意中注意到了這一個疏漏:埃文-貝爾居然不是學院評委中的一員,這,這實在是天大的荒謬。

希德-甘尼斯也隻能亡羊補牢,趕忙把埃文-貝爾加入了新一屆的評委名單之中,至於媒體的質疑聲,他又不能說是“忘了”,那麼不就是在扇學院自己的耳光、譴責自己的職責疏忽了嘛,所以,希德-甘尼斯也隻能啞巴吃黃連,把這苦澀咽下去了——除了苦澀,還有哭笑不得。

“其實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對埃文的職務進行定位,你們知道的,埃文是一個十分全麵全能的藝人,我們一直在考慮吸納他為演員部門的新任評委,但是他在編曲、編劇、導演的位置上表現出太多讓我們垂涎的才華了。為了多多考量一番,做出艱難的抉擇,這才導致了埃文進入評委陣容的一再延誤。”

在麵對記者采訪時,希德-甘尼斯滿麵微笑地說到,麵對記者們目瞪口呆的表情,他彷佛根本就沒有看到一般,還是鎮定地接著說了下去,“過去一年裏,大家都看到了,埃文在‘香水’這部電影裏表現出了足夠的才華,不僅得到了諸多導演同僚的認可,也贏得了挑剔的影評人的認可,所以,我們掙紮了許多,最終還是決定以導演的身份吸納埃文進入學院評委的行列。”

“可是……”記者張口就想提問,可是這在此之前也是有先例的,比如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比如說凱文-斯科特納,這些都是導演、演員的全才,學院完全可以先吸納他們進入評委行列,之後再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