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西岸編劇工會選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進行罷工,其實不是沒有理由的,美國編劇協會的合約到十月三十一日為止,這一次編劇工會就是希望在重新製定的合約裏將DVD、網絡等部分資源的分紅比例進行調整。
所以,在經過艱難的談判和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宣告談判失敗,這才導致了編劇工會的大罷工在十一月五日正式爆發出來,要知道在編劇工會內部投票的時候,全票通過了罷工決案。
事實上,雖然編劇工會是全票透過罷工決案的,但其中還有許多灰色地帶是需要美國製作人工會和美國編劇工會進行協商的。比如說執行製作人的職責界定,他們是否應該參與編劇工作?是否編輯也能算是編劇的一部分?在家裏工作是否與在辦公室工作一樣?還有編劇們已經寫好的劇本在這次罷工之中又應該如何安排,是交付製作方使用還是不交付?
這種灰色地帶的出現,雖然並不影響編劇們罷工的決定,但是在與製作人工會談判過程中,灰色地帶的定義也決定了編劇工會的立場和利益的分配,已經整個電影、電視領域牽涉到的群體界定。
其中執行製作人的界定是絕對關鍵的問題,執行製作人在作品製作過程中與編劇討論劇本十分常見,這使得執行製作人也具有編劇屬性,他們的職責就是灰色地帶中最為敏感的部分。
十一月五日,罷工第一天,美國編劇工會和美國製作人工會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事實上,製作人和編劇們雙方都對於十一月四日星期天晚上的談判破裂感到十分憤怒。好萊塢的專業人士都分析表示,如果好萊塢想避免慘痛的損失,就必須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拿出誠意解決罷工。
編劇工會早就表態,他們隨時準備並且十分願意和製作人們開始談判,但現在的問題是,哪一個公司先能拉下臉麵和編劇們談判?十一工作室已經站在了編劇工會這一邊,但問題是YouTube牽扯到了各大電影公司,所以十一工作室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美國西部編劇工會的主席邁克爾-溫希普就表示,“我想雙方都很想談判,我們可不想離婚。”但是大規模的罷工遊行已經正式爆發,雙方在語言上互相攻擊,談判的希望似乎很渺小。更重要的是,編劇們罷工才僅僅第一天,美國導演工會也傳出消息,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要在明年合同到期以後和美國製片人工會談判!
情況很有可能在十一月八日,也就是星期四,進一步惡化。美國編劇工會在星期四有一個劇本確認程序,所有編劇必須把自己每周的劇本在這個時間交上去,電影、電視公司要求工會確認罷工不會影響到星期四的工作。但問題就在於,各大人氣劇集的編劇們也都加入到了罷工之中,即使他們不想罷工,編劇工會已經投票通過了罷工的提案,編劇們隻要還在工會裏就還是必須遵守罷工的協議。
而更重要的還是編劇們與製作人們的談判依舊沒有任何結果,在周日的談判之前,雙方存在五個不同的意見,在談判結束時,編劇工會已經讓步到隻爭取其中的兩條,雙方都認為繼續談判下去後果可能會更加嚴重。
但是美國製作人工會的主席尼古拉斯-康特卻說,周日晚上九點美國東部編劇工會在談判還沒有結束時就在網站上公布開始罷工,然後美國製作人工會的高層詢問編劇工會是不是已經決定罷工,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後,談判才徹底破裂的。
“我們問過編劇方麵的一件,我們問他們願不願意推遲罷工繼續談判,但是編劇工會拒絕了我們的要求。當時我們的談判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他們的回答立刻讓我們一頭撞在牆上。我對現在發生的事情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
可是邁克爾-溫希普卻認為製作人方麵已經得到了足夠的警告,他們在周日中午的時候就告訴了美國製片人工會他們願意談判一夜,但周一的罷工卻是雷打不動的。不過他也承認,雙方在談判中的確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如果當時是十月十日,我很願意和他們繼續談判,但不幸的是他們在十一月四日晚上九點半才要求我們推遲罷工,並且他們還沒有答應我們關於合同的任何一條涉及收入的修訂。我們是取得了進展,但沒有涉及根本的經濟利益。”
雙方最終達成的共識是會議於晚上九點半結束並且沒有任何進一步談判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