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八十屆奧斯卡正式舉行十天倒計時的時刻,持續了一百天的美國編劇大罷工終於收工了,最終以編劇工會的勝利告終。
在這漫長的一百天時間內,一萬兩千名編劇全麵停止了自己的工作,令好萊塢的相關產業受到巨大的衝擊,造成的經紀損失超過三十二億美元。而談判的最終結果就是,在網絡上播放的影視產品,無論下載是否收費,都要在前兩年給編劇們每集至少一千兩百美元的報酬,第三年開始給予編劇收入百分之二的分紅。
這個方案得到了YouTube的首肯,葫蘆網、穀歌視頻也緊隨其後同意了這個方案,於是製作人工會作為代表,與編劇工會簽署了相關協議,將這一次利益的分配塵埃落定拍板決定了下來。
在這一次的拔河比賽之中,有贏家自然也有輸家。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逃過一劫的奧斯卡,這位今年要度過八十大壽的全球最受矚目的娛樂盛會,經過了去年的懸念重重、前年的驚濤駭浪之後,大家本來都在期待第八十屆頒獎典禮能有什麼新意,差一點就要錯過了。還好,在最後時刻還是刹車成功,編劇複工之後緊鑼密鼓地開始為奧斯卡撰寫串場詞,以保證十天之後頒獎典禮的順利進行。
不過,奧斯卡隻能算是連帶的一小部分,不值一提,真正的贏家和輸家另有其人。
十一工作室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矚目的焦點,首先,埃文-貝爾堅定的立場符合他一貫的作風,而這一次,他贏得了編劇、演員和導演的一致支持,隻是在製作人領域他的“背叛”顯然會麵臨更多的困難。幸運的是,十一工作室自己就有資金,不需要看其他電影公司的臉色,所以埃文-貝爾受到製作人工會的“歧視”也算不上什麼。隻是,十一工作室和華納兄弟之前一貫的良好合作關係,不知道是否會受到影響。
其次,十一工作室在YouTube利益方麵的大方不僅贏得了好口碑,最重要的是,結果支付給編劇的百分之二分紅,其實十一工作室根本就不用出多少,大部分都是從電影公司的版權使用費用之中扣除,YouTube方麵支付的主要是廣告收入。所以,十一工作室最終損失的利益完全可以用九牛一毛來形容。不得不說,十一工作室是贏得了口碑又贏得了利益。
從這方麵來說,人們對於埃文-貝爾眼光的獨到不佩服都不行,數字音樂商業化、數字視頻商業化之後,現在埃文-貝爾在其他電影公司大佬們死死守著利益不肯放的情況下,又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從罷工最開始,十一工作室就處於爭議的漩渦,但是十一工作室不僅沒有陷入利益的泥沼,反而成功地在這一次利益拔河爭奪之中功成身退。這一份功力,不要說夢工廠比不上了,就連華納兄弟、派拉蒙、迪士尼這些老道的電影公司都落了下風。
值得一提的是,貝爾兄弟和十一工作室站在了一起,在這次罷工進程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埃文-貝爾自然不用說,先有挺身而出支持編劇,後有堅定立場擊退了尼古拉斯-康特。
而泰迪-貝爾在眾多電影公司的非議和責難之中,依舊遊刃有餘,始終沒有被大型電影公司壓迫到,更沒有讓十一工作室成為全民公敵,甚至還在這個過程中,將NBC電視台拉下馬,扶植ABC電視台上位,從而間接地搗亂了對立聯盟的內部結構。泰迪-貝爾的睿智和機敏,在這一次的罷工事件中彰顯得淋漓盡致。
人們在過去提起十一工作室,總是以埃文-貝爾為開頭,甚至是隻有一個埃文-貝爾。但現在人們才意識到,其實泰迪-貝爾才是十一工作室的首席執行官,他才是十一工作室近兩年來崛起的真正功臣。刹那之間,泰迪-貝爾就超越了派拉蒙的年輕領袖布拉德-格雷,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管理人才!
除了十一工作室之外,罷工事件中的贏家和輸家也十分明顯。
邁克爾-溫希普和帕特裏克-瓦羅恩居功至偉,他們將難纏的編劇成員們團結在了一起,一方麵與手握強權的電視台搞好關係,另一方麵與製片人工會大打公關戰,在激烈的交鋒中依舊冷靜如常。盡管有些地方不得不做出讓步,但他們卻為編劇們爭取了近二十年來最出色的合約。
製片人工會主席尼古拉斯-康特被撤銷了談判資格之後,也直接從主席的位置上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彼得-謝爾尼和鮑勃-伊格爾,他們的出色能力力挽狂瀾,沒有讓罷工進一步惡化下去,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