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 冰山一角(1 / 2)

埃文-貝爾清楚地記得,“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是2011年爆發的。當時的首相是1812年以來最年輕地首相戴維-卡梅倫,整個竊聽醜聞也給戴維-卡梅倫帶來了嚴重影響,因為他一向與“世界新聞報”的母集團新聞集團關係過密。整個事件不僅直接導致了“世界新聞報”的關閉,還成為了英國新聞史上的巨大醜聞,同時對戴維-卡梅倫的政治生涯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其實“世界新聞報”竊聽行為的曆史已經無從追溯,但是第一次被爆料出來的是2006年,之所以會在2001年淪為一次醜聞,“衛報”爆料出來的“米莉-道勒事件”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看來,曆史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動。

埃文-貝爾剛才查過詳細資料了,事情的發展的確和上一輩子有了很大的差別。種種跡象都表明了竊聽醜聞的爆發似乎已經開始醞釀前兆了。

2006年,“世界新聞報”因為涉及竊聽英國皇室威廉王子、哈裏王子的手機信息,第一次遭到了譴責,這件事最終以記者被監禁,主編檢討落幕。2007年,“世界新聞報”駐守英國的首席記者和主編再次涉嫌非法電話被捕,這次涉及地對象主要是英國政要,結果依舊不了了之。

其實,這兩起竊聽事件都沒有真正引起軒然大波,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新聞集團的總裁魯伯特-默多克和目前的英國首相戈登-布朗都試圖掩飾這一醜聞,有了政府地力量,卻是容易被壓製下來;其二是因為被竊聽的對象,一沒有真正爆炸性的新聞被抖摟出來,二都是公眾人物,眾所周知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特殊性至今都是法律上的一個奇葩。當然,牽扯範圍不廣也是事件影響力被控製住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的三月份為止,先後居然爆出了五起竊聽事件,事件受害者分別是裘德-洛、大衛-貝克漢姆、亞曆克斯-弗格森爵士、倫敦警.察局局長、上議院議員。如此密集爆發出來的竊聽事件,讓人們感受到了籠罩在英國新聞圈子上空的烏雲。

特別是在二月底,2007年六月底新上任的首相戈登-布朗竊聽事件爆發出來之後,居然還牽扯到了目前保守黨領袖戴維-卡梅倫!這絕對可以說是在英國掀起了軒然大波的。

其實戈登-布朗和戴維-卡梅倫都沒有直接牽扯其中,算是間接關係。新聞集團一直打算收購英國的天空電視台,路人皆知。不過目前英國下議院和戈登-布朗為首的工黨都表示反對這項決議。自由黨處於中立態度,繼續觀望中,而保守黨則表示了支持。

所以,當關於新聞集團旗下的“世界新聞報”竊聽首相戈登-布朗的醜聞爆出來之後,人們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保守黨領導人戴維-卡梅倫和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的親密關係,而且戴維-卡梅倫與“世界新聞報”的前任主編安迪-庫爾森是長期的合作關係,安迪-庫爾森從“世界新聞報”辭職之後就成為了戴維-卡梅倫的媒體顧問,於是這就變成了政治醜聞。雖然目前當事人都否認了夾雜在其中的政治因素,但整個新聞輿論還是沸沸揚揚。

但不管政治醜聞與否,人們都不會放棄對“世界新聞報”屢次三番的竊聽醜聞的譴責。雖然目前被竊聽的都是公眾人物,但這逼近了人們的道德底線——還未逾越。想象一下,藝人們無法正常通話、即使在家裏也不能享受自由,時時刻刻都處於監視之下,這讓人不由自主就想到了“楚門的世界”,這無疑是一件可怕的事。

在諸多譴責之中,“衛報”無疑是最激烈的,他們對“世界新聞報”的行為表示了堅決的抵製,並且還是對“世界新聞報”的竊聽事件進行了深入挖掘。

截止到今天的最新消息就是竊聽首相戈登-布朗的醜聞,還有“衛報”展開深入調查。

另外,埃文-貝爾知道上一輩子竊聽醜聞之所以會成為“醜聞”,就是因為“米莉-道勒事件”,因為被竊聽、被危害的已經不僅僅是公眾人物,甚至牽扯到了平民,這已經威脅到了每一個人的人身安全。

所以,埃文-貝爾也專門調查了一下“米莉-道勒事件”的進度。米莉-道勒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在2002年三月的一天失蹤了,六個月後,她的遺體才被找到。“世界新聞報”雇傭的私人偵探在竊聽警方調查進度的過程中,擅自刪除了語音信箱留言,幹擾了警方的偵破工作,這對於當事人以及其家屬來說都是致命的一種傷害。

埃文-貝爾看了看,綁架並殺害米莉-道勒的凶手已經落網,但始終沒有認罪。上一輩子,“衛報”就是在凶手伏誅之後才調查出,米莉-道勒的手機留言信箱有被刪除消息的痕跡,然後順藤摸瓜挖出了“世界新聞報”。這才有了竊聽醜聞的爆發。那麼目前看來,似乎距離竊聽醜聞的爆發還有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