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 朋友義氣(1 / 2)

大公司之間的利益爭奪,埃文-貝爾隻是一個點而已,雖然是關鍵點,但依舊很難起到決定性作用。表麵上看來,埃文-貝爾利用自己手中的優勢,撬動了杠杆,將美國的各大電影公司、各大電視台都牽扯了進來;但事實上更多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埃文-貝爾隻是牽動了一個發絲而已。

現在整個美國歌唱選秀市場的風雲變化已經形成,接下來埃文-貝爾個人的影響力就十分弱了。“美國偶像”也好,“X因素”、“美國之聲”也罷,都必須在電視台的運作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雖然埃文-貝爾上一輩子最終勝出的是“美國之聲”,但事在人為,如果十一工作室和CBS電視台不努力運作這檔節目,不做努力,僅僅隻是抱著“節目形式新穎”的一個優勢做春秋大夢,那麼這一輩子勝出的也許就是“美國偶像”或者“X因素”了。

重生不代表著全能,道路就在前方,但也必須用雙腳走出來,否則永遠都看不到前方道路兩側的風景,亦或者是風沙漫天過後,前方原有的道路也都消失不見。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在這一次的選秀市場變動之中,淋漓盡致地顯現了出來。誰能夠想到,十一工作室與CBS電視台成為了最親密的夥伴,與ABC電視台、福克斯電視台修複了關係,反而是NBC電視台越來越遠了;誰又能夠想到,就連冥頑不靈的環球影業也開始鬆動了;當然,環球音樂的仇恨指數似乎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這就是一個無法緩解的死結了——或者說還沒有足夠巨大的利益能夠讓環球音樂動心吧。

埃文-貝爾短期內不打算參與新作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圈內都是如此,所以即使環球影業再次被拒絕了,也無話可說,因為埃文-貝爾一視同仁。

當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埃文-貝爾在紐約才沒有休息幾天,居然就飛抵了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加入了一個叫做“止損”劇組的拍攝之中,這實在是讓人跌破眼鏡。正當人們都以為埃文-貝爾是故意放了各大電影公司鴿子時,記者們這才打探到了最新消息,埃文-貝爾並沒有接下這部作品的片約,導演金伯莉-皮爾斯更是一再強調,她根本不知道埃文-貝爾要出演這部作品。

埃文-貝爾風塵仆仆地趕到了位於南部的孤星之州,視野之內的牧場和稻田讓這裏與紐約這樣的繁華大都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不過埃文-貝爾卻沒有時間去瀏覽奧斯汀周圍的美景,下了飛機之後馬不停蹄地就往“止損”劇組了。

這一次,埃文-貝爾是作為救火隊長趕來幫忙的,而發出邀請的是許久不見的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其實埃文-貝爾並沒有詢問太多,隻是接到了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幫忙請求,他二話不說就趕來了奧斯汀。

抵達劇組時,埃文-貝爾隨身攜帶的換洗衣服都還在臨時租來的車子上,就直接下車尋找熟悉的身影了。可是還沒有等到埃文-貝爾拿出手機給約瑟夫-高登-萊維特打電話,周圍的行人就開始騷動了起來,雖然大家沒有聚集起來,但是路人絡繹不絕熱情的招呼聲,“嘿,埃文”,卻是不絕於耳。

路邊的熱鬧很快就吸引了不遠處正在拍戲的劇組,眼前是一個小廣場,中間有一個演講台,前麵約莫有兩百名群眾演員,劇務整個拿著喇叭告訴大家這場戲要如何拍攝。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原本是站在演講台上的,遠遠看到了那裏的騷動,笑嗬嗬地拍了拍身邊的兄弟查寧-塔圖姆,“嘿,我的夥計來了。”說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就從演講台上跳了下來,然後朝著停車的方位跑了過去。

“嘿,約瑟夫!你幹什麼?”導演金伯莉-皮爾斯看到了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好像一陣風似的跑了過去,“這場戲馬上要開拍了!”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頭也沒有回,隻是高喊著,“給我兩分鍾。”

查寧-塔圖姆站在演講台上,卻是揚聲說到,“導演,是埃文-貝爾到了。”這也算是給金伯莉-皮爾斯解答了。

金伯莉-皮爾斯臉上立刻就露出了笑容,她對於埃文-貝爾這樣又有演技又有號召力還有個性的演員,一直都是十分喜愛的。但同時金伯莉-皮爾斯又有些擔心,外麵對於埃文-貝爾的傳言各式各樣都有,如果埃文-貝爾真的在劇組耍大牌,那麼身為導演,金伯莉-皮爾斯肯定是要頭疼的。

作為導演,金伯莉-皮爾斯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1999年的處女作“男孩別哭”,這部作品為希拉裏-斯萬克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座奧斯卡影後小金人;而後在“藝妓回憶錄”等作品裏也可以看到她的名字出現在製片人一欄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