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 正義邪惡(1 / 2)

尼爾-達西和克裏斯-範朋克兩個人不愧是最看好埃文-貝爾的影評人,他們對“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的影評基本就是圍繞小醜這個角色而展開的,但他們的觀點也無可厚非,因為埃文-貝爾的確是奉獻上了一次偉大的演出,甚至於比去年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出演“血色將至”之後還贏得了更多的讚譽。不止是“紐約時報”和“電影評論”,無數的報刊雜誌都紛紛站出來送上了至高的讚譽。

一向以嚴謹真摯的評論風格見長的“綜藝”雜誌就站在了客觀的立場上,對“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同時也算是對尼爾-達西、克裏斯-範朋克的影評做出了支持。

“尼采曾經說過,與魔鬼搏鬥者要小心自己在搏鬥中也變成魔鬼。當閣下往深淵裏看時,深淵也在注視著閣下。這,就是對‘黑暗騎士’最好的注解。

在人生諸多道德底線之中,正義戰勝邪惡是不變的定律,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動機、代價這個詞彙是緊緊跟在‘戰勝’這個動詞後麵的。在電影大屏幕上我們目睹了無數的正義英雄,但卻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夠仔細探討一下英雄的立體麵。真正出色的角色,並不是簡單地組織故事去編寫優點或者缺點,而是讓在一個真正出色的故事裏,讓角色融入故事的來龍去脈,於是,當動機和代價產生時,才會使得角色變得完整。

‘超人歸來’之所以屢受詬病,因為超人在故事裏沒有受製,沒有承擔,更沒有付出代價,他隻是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而已,所以流於平淡;‘蜘蛛俠’係列為何是第二部最受廣泛讚譽,因為第二部之中將‘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觀點作為了故事的情感主線;‘鋼鐵俠’能夠在2008年的暑期檔節目之際帶來如此大驚喜,就因為鋼鐵俠是性格決定命運的代表,他的角色魅力牽動著故事的發展;同樣,‘加勒比海盜’第一部至今是讚譽的高峰,就因為第一部的故事是跟隨著傑克-斯派洛船長的步伐而建立起來的,但到了第二部和第三部卻是船長隨波逐流。

角色和故事的完美結合,這才是一部經典電影的核心。那麼對於英雄漫畫電影來說,又是否成立呢?諾蘭用‘俠影之謎’和‘黑暗騎士’構建出了他所認為的蝙蝠俠的三分之二故事。

‘俠影之謎’講述了布魯斯-韋恩的故事,將蝙蝠俠的角色完全樹立了起來,他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超級英雄,他的能力不是最強的,他的性格不是最突出的,他用肉身去抵擋子彈,用意誌去抵抗傷痛,用正義去對抗邪惡,這樣的一個蝙蝠俠,顯得有血有肉,顯得最特殊,這是諾蘭用了整整一部電影完成的工作。

在蒂姆-伯頓和喬-舒馬赫之前拍攝的‘蝙蝠俠’係列之中,蝙蝠俠隻是一名超級英雄,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似乎是為了拯救世界而拯救;而克裏斯托弗-諾蘭不同,他賦予了蝙蝠俠生命,此時站在我們麵前的不是蝙蝠俠,而是布魯斯-韋恩,諾蘭告訴了我們他是如何成為蝙蝠俠的,又是如何去懲治犯罪的,而蝙蝠俠又是如何成為哥譚市的圖騰的。

‘俠影之謎’賦予蝙蝠俠的,就是動機。而‘黑暗騎士’賦予蝙蝠俠的則是代價。

諾蘭將蝙蝠俠的故事放在了現實之中,雖然哥譚市是一個虛構的城市,但他卻刻意添加了香.港的部分,其實就是為了讓人們恍然間以為這就是現實生活,哥譚市是真實存在的。於是,問題就出來了,蝙蝠俠在挑戰著法律的底線,他打擊邪惡的舉動是在幫助社會,但社會不是那麼單純的,利益的牽扯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特別是當小醜宣稱如果蝙蝠俠不自首的話,每天就會殺害一個無辜市民時,市民們都發狂了,他們不會去詛咒小醜,而是把矛頭轉向了蝙蝠俠,所以蝙蝠俠這樣的正義存在反而成為了社會不能容忍的存在。於是,代價誕生了。

蝙蝠俠被自己所保護的市民所排擠譴責,被手下質疑背叛,被迫與代表法律的警.察對峙,被迫離開了自己的愛人,被光明騎士所拋棄,最重要的是,他被代表邪惡的小醜牢牢掌控在手中,不得動彈。當故事的最後,蝙蝠俠成為了‘黑暗騎士’,他成為了萬夫所指的對象,一無所有。這就是代價。

這就是諾蘭賦予‘蝙蝠俠前傳’最偉大的意義,此時的布魯斯-韋恩不僅僅是蝙蝠俠,更是我們社會裏最平凡普通的一份子,他正義行動的動機以及代價,都是如此鮮明,蝙蝠俠的角色刹那之間就豐滿立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