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福地之名(1 / 2)

埃文-貝爾和馬克-穆勒在這裏交談著,可是當米基-洛克抵達現場時,馬克-穆勒對著埃文-貝爾露出了一個抱歉的笑容,然後就主動迎了上去,這一次“摔跤手”在威尼斯也是頗受歡迎的。

其實馬克-穆勒這個抱歉的笑容是有內幕的,這也是來源於米基-洛克和埃文-貝爾的大牌之爭。

其實米基-洛克在威尼斯可以算是第一大牌了,他在娛樂圈的資曆可以追溯到1979年,而且八十年代如日中天時更是媒體寵兒,其風流韻事也讓人至今津津樂道。在“摔跤手”贏得普遍讚譽之後,比起埃文-貝爾的寵辱不驚來說,米基-洛克卻是張揚了許多。想象一下也有道理,從1991年離開影壇之後,時隔十七年,米基-洛克憑借“摔跤手”東山再起,贏得了讚譽贏得了口碑贏得了關注,他勢必是想要揚眉吐氣,將內心的鬱悶好好發泄一番,所以整個行事作風自然是十分肆意狂妄,再加上米基-洛克年輕時就是一個火爆個性,而拳擊場上的暴力生活更是可以清晰看到他性格之中的衝動。

昨天“摔跤手”舉行首映之後,在媒體的追捧之下,米基-洛克就顯得有些飄飄然。今天的閉幕式紅地毯,米基-洛克就主動要求主委會將自己走上紅地毯的時間放到埃文-貝爾之後,這可是讓馬克-穆勒頭疼不已。

米基-洛克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的時候,埃文-貝爾還沒有出生,他自然不會容許紅地毯上埃文-貝爾獨美的事情發生。要求在紅地毯上壓軸出場,不僅是增加自己底氣的一種途徑,也是向北美市場堂堂正正宣布自己的回歸,這場意氣之爭,米基-洛克同時還爭的是一股氣。

馬克-穆勒作為電影節的主席,自然不希望得罪任何一方,隻能盡全力去斡旋。一邊是老資格的大前輩,並且依靠“摔跤手”成為了影帝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一邊則是新生代當之無愧第一人,不僅是馬克-穆勒力邀前來威尼斯的,而且“朱諾”更是贏得了無數讚美。得罪哪一邊都不是明智的事,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但是原本困難無比的問題,在埃文-貝爾手中卻根本不能成為問題,他對於紅地毯的出場順序從來就沒有在意過,即使讓他率先上場拉開紅地毯的大幕,埃文-貝爾也絲毫不在意。所以馬克-穆勒隻是稍微透露出了一點口風,詢問泰迪-貝爾,埃文-貝爾是否能夠提前一些走紅地毯,泰迪-貝爾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這才算是解決了馬克-穆勒的難題。

所以這才出現了現在的局麵,埃文-貝爾在紅地毯剛剛過半時就率先登場,甚至比安妮-海瑟薇都還早到場,讓記者們頗有些措手不及,不過現場的氣氛還是依舊熱烈。現在,紅地毯接近尾聲了,米基-洛克這才姍姍來遲。

如果米基-洛克知道,自己重視的意氣之爭在埃文-貝爾眼中根本一文不值的話,估計他絕對會揮起自己缽盂大的拳頭,衝上來和埃文-貝爾拚命——哪怕埃文-貝爾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場“戰爭”在悄無聲息地進行中。

雖然埃文-貝爾就是娛樂圈中的一員,但很多時候他還是覺得這個圈子十分有趣,紅地毯上出場的先後順序要競爭,出席典禮的服裝讚助設計要競爭,電影票房唱片銷量要競爭,參加節目的播出分量要競爭,新聞版麵的大小和位置要競爭,甚至於主持人在播報名單時名字的排列順序也要競爭……這實在是一個讓人覺得有些無語而無奈的現象,頗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當然,這些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娛樂圈之中,社會生活裏也無處不在。

埃文-貝爾倒是不知道馬克-穆勒去迎接米基-洛克的到來,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擔心米基-洛克抱怨馬克-穆勒的招待不周,他在場內看了看,並沒有看到娜塔莉-波特曼的身影,不過娜塔莉-波特曼並沒有和埃文-貝爾聯係,昨天的首映式結束之後就沒有聯係了,看來娜塔莉-波特曼是先行離開了。埃文-貝爾收回了視線,就朝著安妮-海瑟薇走了過去。

埃文-貝爾和安妮-海瑟薇、詹妮弗-勞倫斯等人很快就進入了場內落座,頒獎典禮暨閉幕式隨即就拉開了帷幕。

首先頒發的最佳處女作獎授予了意大利作品“八月中旬的午餐”,隨後的特別金獅獎卻不是常設獎項,今天專門頒發給了德國導演沃納-施羅特,嘉獎他在近四十年來堅定不移且毫不妥協的創新精神,但這個獎項卻讓全場驚愕一片,因為沃納-施羅特這次帶來威尼斯的作品“犬之夜”被媒體評為今年最令人厭惡的一部影片。雖然頒獎嘉賓申明了這個獎項是給導演個人,而不是影片,但現場質疑的目光還是讓掌聲略顯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