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 籌碼衡量(1 / 2)

丹尼-鮑爾對於埃文-貝爾的出價幹脆,確實是十分意外的。其實“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說是沒有發行商願意接受北美發行權,但丹尼-鮑爾還是依靠自己的人脈找到了福克斯探照燈和華納兄弟,希望他們能夠接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北美發行權。得到的答案一個肯定和一個否定。

福克斯探照燈對丹尼-鮑爾表示出了足夠的信任,願意以兩百萬美元買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北美發行權,這個價格顯然是太低了,丹尼-鮑爾又進行了一番談判,福克斯探照燈表示願意讓步,再承擔百分之二十的票房風險。可以,談判就到此為止了,這並沒有打動丹尼-鮑爾。

至於華納兄弟則比較複雜一點,華納兄弟成立獨立廠牌的時間比其他大型電影公司都晚,一直到2003年才成立了華納獨立影業(WIP),而後又收購了新線影業,正式涉足獨立電影領域。近年來,華納獨立影業也奉獻了不少佳作,過去三年時間裏奧斯卡上碩果僅存的大廠牌作品就來自於華納兄弟:“通天塔”、“贖罪”、“邁克爾-克雷頓”,而在此之前,“硫磺島來信”、“刺殺神槍俠”、“玫瑰人生”、“帝企鵝日記”也都是華納獨立影業榮譽名單上的作品。

可重點就在於,華納兄弟內部一直對於獨立廠牌和華納大廠之間的界限都很模糊,比如說“硫磺島來信”,先作為獨立電影運作,但最終還是由華納兄弟這個大廠牌進行發行。這就使得獨立廠牌名存實亡。

而眾所周知,獨立電影之所以稱為“獨立”,就是因為小眾,獨立廠牌的現狀一般是十部電影賠了錢,然後依靠一部電影掙錢之後就扭虧為盈。而獨立廠牌想要生存下去,成功率就是不容忽視的核心問題。華納獨立影業目前最賣座的影片是“帝企鵝日記”,北美票房七千七百萬,第二名是喬治-克魯尼的“晚安,好運”,北美拿下三千一百萬的票房,此外就再沒有超過一千萬的作品了。目前好萊塢乃至全世界獨立電影公司中,成功率第一的自然是十一工作室當仁不讓,至今未嚐敗績。

所以,綜合考慮之後,華納兄弟在今年六月份戛納電影節結束之後,就關閉了自己旗下的獨立廠牌。

華納兄弟其實原本對丹尼-鮑爾是有興趣的,他們也出了第一輪的價格,四百萬美元。丹尼-鮑爾對這個價錢已經有些動心了,但最終華納兄弟擔心“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北美的發行前景,君不見這個暑假“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的橫掃千軍讓華納兄弟上下對商業片更是死心塌地,甚至於不惜犯了眾怒將原定於今年聖誕節檔期上映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調整到了明年的暑期檔,就想要在票房上再興風作浪一把。結果華納兄弟還是對丹尼-鮑爾說了“不”。

在這種局麵下,埃文-貝爾向丹尼-鮑爾開出了五百萬美元的價格,而北美票房分紅十一工作室則是拿八十五個百分點,這個數字壓得有些狠,但是在底線範圍之內。這一份誠意,確實讓丹尼-鮑爾動容。

不過丹尼-鮑爾還是硬生生將到嘴邊的“成交”咽了下去,他還是要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多倫多上映之後贏得的口碑,這才能夠下決定。

雖然埃文-貝爾的慧眼現在聲名遠揚,這為埃文-貝爾在接拍劇本的時候帶來了許多好處,但同時,變數也無形中增多了。類似於當初照明娛樂那樣借助埃文-貝爾的名頭吸引更多關注的事情,也肯定會變多,“埃文-貝爾”這個名號也就成為了別人利用的噱頭。

比如說丹尼-鮑爾去告訴福克斯探照燈說,埃文-貝爾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格外看重,那麼福克斯探照燈抬價的可能性自然也是增大的。

就埃文-貝爾個人而言,他倒不認為丹尼-鮑爾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但難保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劇組裏沒有這樣心思的人,而且丹尼-鮑爾希望電影上映之後,再觀望觀望,未免沒有增加自己談判籌碼的意思。

回到下榻的酒店,泰迪-貝爾帶來了好消息,衝淡了埃文-貝爾的遺憾,“蕾切爾的婚禮”的北美發行權最終也由十一工作室拿下了。十一工作室以兩百萬美元的價格戰勝了索尼經典,打動了喬納森-戴米。

“你真的覺得需要五百萬嗎?”泰迪-貝爾對於弟弟的眼光自然是堅信不疑的,不過“拆彈部隊”三百萬,“蕾切爾的婚禮”兩百萬,這兩部電影的北美發行權相加才等於一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泰迪-貝爾覺得丹尼-鮑爾有些獅子大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