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僵持前行(1 / 2)

“飛機(Airplanes)”這首歌十分琅琅上口,海莉-威廉姆斯前後聽了三遍就差不多掌握了,然後走進隔音間嚐試錄了兩遍,再走出來和埃文-貝爾討論一番,這才正式開始了錄製。整個錄製過程其實很快,不過埃文-貝爾和海莉-威廉姆斯這兩個初次合作的音樂人,顯然都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在旋律之中碰撞出火花。

“海莉,讓我們把整個節奏放慢半拍嚐試一遍。”埃文-貝爾按下按鈕對著話筒說到。

“你是認真的嗎?如果再放慢一些,難道不會顯得太過拖遝嗎?”海莉-威廉姆斯身為演唱者,感覺自然是最為明顯的,直接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其實不要說海莉-威廉姆斯了,坐在外麵的卡裏斯托-拉莫斯等人也是一頭霧水,顯然沒有明白埃文-貝爾這個要求的意義。不過他們比海莉-威廉姆斯更加了解埃文-貝爾,知道埃文-貝爾不會無的放矢,肯定是想嚐試一下不同的演繹方式。當然,沒有人能夠確保“嚐試”就已經會有出色的結果,但不嚐試就永遠不會知道這種方式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如果你在演繹的時候方式能夠改變一些就不會。”埃文-貝爾堅持地說到,剛才在整個演繹的過程中,埃文-貝爾總覺得缺少了一點什麼,他也不確定這種缺少的亮點應該如何定義,因為海莉-威廉姆斯的演繹其實是十分出色的,所以埃文-貝爾不由在想是不是編曲方麵需要做一些變動。

不過海莉-威廉姆斯顯然不是那種讓人隨意擺布的個性,“你示範給我看看。”

海莉-威廉姆斯的話語讓錄音室裏頓時一陣嘩然。有多長時間沒有人敢在錄音室裏挑戰埃文-貝爾的權威了。雖然在十一音樂在錄音室裏一直秉持的就是平等交流的原則,埃文-貝爾也出過不少餿點子,但基本上來說,大家都十分希望得到埃文-貝爾的幫助,也許埃文-貝爾不見得就會是正確的,可他的奇思妙想的確能帶來不少靈感。所以,在錄音室裏,幾乎沒有人會拒絕埃文-貝爾。

艾伯納-阿爾弗雷德等人立刻就是一副看好戲的表情了,布魯諾-馬爾斯卻是有些不舒服,因為他對埃文-貝爾總是有一種盲目的崇拜和自信,他相信埃文-貝爾的嚐試肯定是有其目的性的。至於卡裏斯托-拉莫斯,大家的視線都不由自主投在了他身上,但他卻絲毫沒有不自在,相反臉上還露出了認真的思考神情。雖然卡裏斯托-拉莫斯感情上來說是偏袒海莉-威廉姆斯的,但是在音樂的專業性上,他可不會感情用事,他倒是開始認真思考起埃文-貝爾提出這個要求的目的了。

其實要埃文-貝爾示範,這不是難事,否則當初素未謀麵的阿黛爾-阿德金斯要求埃文-貝爾露一手,埃文-貝爾也不會那麼爽快地答應了。但埃文-貝爾此時卻沒有直接點頭,“那到底是我來唱,還是你來唱?如果我不需要這個配唱的話,那我們也不會隔著玻璃窗在這裏討論了,不是嗎?”

埃文-貝爾直挺挺地就反駁了海莉-威廉姆斯的請求,這讓錄音室後麵坐著的一群人都露出了不同的表情,艾伯納-阿爾弗雷德更是低聲和迭戈-拉莫斯說到,“瑞安他們明天才回來?他們會後悔錯過這場好戲的。”為了支持埃文-貝爾的新專輯,共和時代也準備回歸紐約了。

“可是演唱者是我……”海莉-威廉姆斯一看就不是一個願意服輸的女孩,她還想堅持一下,但埃文-貝爾直接就打斷了,“但是錄音師和詞曲創作者是我。”在錄音室裏,專輯製作人其實是最有話語權的,其次是詞曲創作者和錄音師,而理所當然的,這些角色都是埃文-貝爾,他是擁有絕對掌控權的。

海莉-威廉姆斯一點都不給麵子地翻了一個白眼,然後朝埃文-貝爾豎起了自己的中指,“那就試試看。”既然決定要和埃文-貝爾展開合作,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合作,這就是專業態度。

埃文-貝爾在音控台上稍微調整了一下,將整個節奏放慢了半拍,然後再次開始播放。果然,旋律才剛剛開始響起,錄音室裏這些專業人士們都敏感地感受到了整個曲風呈現出拖遝的跡象。

說唱歌曲和其他音樂略有不同,它對於節奏的敏感程度十分鮮明,因為演唱者的整個演繹節奏就決定了歌曲的風格和細節,明快、悲傷、動感、澎湃,這些情緒的變化都會在節奏的改變之中清晰傳遞出來。所以對於其他音樂來說,放慢半拍可能無傷大雅,但是在說唱之中,呈現出來的感覺十分明顯——至少對專業人士來說是很明顯的。